幽兰在空谷,托根竹木林。
高山与流水,何患无知音。
幽兰在空谷,托根竹木林。
高山与流水,何患无知音。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高雅的画面,以兰花、竹木、磐石和流水为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幽兰在空谷,托根竹木林”两句,巧妙地将兰花置于空旷山谷之中,与周围坚韧的竹木为伴,象征着兰花虽处孤高之地,却依然保持其高洁之质,不随波逐流。
接下来,“高山与流水,何患无知音”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高山代表了崇高的理想追求,流水则象征着知音的理解与共鸣。诗人借此表达,即便身处孤独,只要内心坚守高洁,便不愁找不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这种对知音的渴望,是对友情、知己的深刻向往,也是对精神世界纯净追求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挚情感的珍视。彭孙贻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个人情操的展现,这首诗正是其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
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
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
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
朝餐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
今朝何人买鲜鲫,直得千钱酬二百。
抛钱帆去了不应,却谢君子为增益。
嗟嗟莫怨行路人,满江风月侬最亲。
但看渔翁更强健,银刀赤尾长鳞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