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空斋晚,微霜度早鸿。
寒生高阁外,愁绝一宵中。
江海摇羁思,关山送朔风。
天涯有兄弟,飘泊五湖东。
徙倚空斋晚,微霜度早鸿。
寒生高阁外,愁绝一宵中。
江海摇羁思,关山送朔风。
天涯有兄弟,飘泊五湖东。
这首《闻雁》由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诗人独处空斋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徙倚空斋晚”,描绘了诗人站在空荡的书房中,凝视着即将降临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接着,“微霜度早鸿”一句,以“早鸿”(早飞的大雁)为引子,巧妙地将季节与情感相联系,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和离别的哀愁。
“寒生高阁外,愁绝一宵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高阁之外的寒意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忧愁。而“愁绝一宵中”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愁绪在一夜之间难以消散,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波动。
“江海摇羁思,关山送朔风。”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比作江海的波涛,将北来的寒风比作送别行人的关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天涯有兄弟,飘泊五湖东。”诗人虽然身处天涯,但心中仍挂念着远方的兄弟,他们或许正漂泊在五湖四海之间。这句话既是对兄弟的思念,也是对自己孤独处境的自我安慰,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亲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闻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兹邑犹淳古,君行作长官。
假令三尺密,终有一分宽。
栗里归差易,桐乡爱极难。
千峰青绕郭,暇日想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