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禅和筑退居庵,识路何须待指南。
野叟得年今九九,星翁布算更三三。
有诗入梦撩灵运,无藁藏山愧史谈。
愚智同归一抔土,管他后世传非聃。
老禅和筑退居庵,识路何须待指南。
野叟得年今九九,星翁布算更三三。
有诗入梦撩灵运,无藁藏山愧史谈。
愚智同归一抔土,管他后世传非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师退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以"识路何须待指南"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信心,不需要外界的指引便能辨别方向。这不仅是对禅师内在智慧的肯定,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野叟得年今九十九,星翁布算更三三"则是对年龄的隐喻和星象的比兴,通过数字的排列来暗示禅师已经步入晚年,但精神世界依旧繁盛,这里的“三三”可能寓意着某种宇宙秩序或是禅理。
"有诗入梦撩灵运,无藁藏山愧史谈"则展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诗歌如何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灵动。同时,通过“无藁藏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心境,对于那些尘封的历史记载,不再感到羞愧或有所追求。
最后两句"愚智同归一抔土,管他后世传非聃"则是对生与死、智与愚的一种超然看待,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最终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这里“管他”表达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后世的评价和名声,禅师已经达到一种出世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年龄、诗歌与历史记载的独特思考,展现了一个老禅师在山林中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俗的生活状态。
岷岷山高连剑阁,峡门中开如鬼凿。
盘涡溅沫纷欲跃,石势迎流斗还却。
驱车入山山路恶,水行孤舟陆双屩。
古来蜀道难于天,信美不及还家乐。
挥毫作图图者谁,东吴老翁生好奇。
胸嶓万壑笔三峡,或有神助非人为。
昔从此地值奇客,直以赏识酬心期。
江山无情岁月改,头白再往失路岐。
王郎年少今已壮,仰睇丹梯隔青嶂。
遗缣断墨空尘埃,我已为子神悲怆。
酒酣作歌歌始放,我怀崚嶒声跌宕。
君不见江风捲地山蹴空,谁复壮游如两翁。
吾生苦多欲,有戒方一止。
胡为省身戒,又落多言里。
古人不远游,此义闻孔子。
又闻父母年,可惧复可喜。
向来风雪夜,偶阙问居起。
严训当过庭,微辞有深理。
为怜僮仆劳,当以人视已。
仁哉长者言,为利斯溥矣。
内观恒惕若,若在深渊涘。
朝出暮必归,盟言自今祀。
将军西征过昆仑,战马渴死心如焚。
策勋脱鞍泻汗血,一饮瑶池三尺雪。
身如飞龙首渴乌,白光照夜瞳流月。
长河冻合霜草干,骏骨削立天风寒。
木牛沉绝粮道阻,中军饿守函谷关。
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
区区刍粟岂足豢,忠节所尽人尤难。
摩挲图画不忍看,万古志士空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