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夕集鹤柴分咏所得元醮坛铜匜》
《上夕集鹤柴分咏所得元醮坛铜匜》全文
清 / 蒋曰豫   形式: 古风

檀波已歇菭纹蹙,冷晕香班剔丛绿。

发匣回镫四座看,传闻曾列延春阁。

径围尺六广杀三,有侈其腹口不函。

雷回云薄走螭虬,宝贵不异尊敦盘。

当时九府停圜法,可惜难资水衡乏。

演揲书传梵供兴,尚方奇巧乘时剧。

画革旁行字数行,勒名还记郑元康。

冶青濯绛鼓精气,作手何数工堂狼。

纪年至正岁丁酉,弥勒香军渐颐夥。

秘密犹酣影窟身,咒词亲授天魔口。

一朝冷落亦可哀,组铃扇鼓皆成灰。

阅人羡尔坚能寿,不例铜驼棘底埋。

圣奴老去河山缺,熨手脂痕不能热。

照遍人间今古愁,窥檐只有团栾月。

取次摩挲冷兴饶,银花火树避烦嚣。

床头试拨藏春瓮,击盏声还借影浇。

(0)
鉴赏

这首清代蒋曰豫的《上夕集鹤柴分咏所得元醮坛铜匜》描绘了一件精致的铜匜在元醮坛上的使用情景。首句“檀波已歇菭纹蹙”以檀香气息的消散和细致的花纹描绘了铜匜的精美。接着,“冷晕香班剔丛绿”进一步渲染了铜器表面的冷光和绿色斑驳,暗示其年代久远。

“发匣回镫四座看,传闻曾列延春阁”两句,通过打开盒子展示给众人观赏,并提及它曾陈列于延春阁的往事,增加了铜匜的历史感和贵重性。“径围尺六广杀三”则具体描述了它的尺寸和形状。

“雷回云薄走螭虬”运用比喻,形容其线条流畅如龙蛇,显示出匠人的高超技艺。“宝贵不异尊敦盘”强调其价值与尊贵的酒器相当。接下来,诗人惋惜地说,这件宝物未能在财政困难时期发挥作用。

“当时九府停圜法”暗指社会动荡,而铜匜的制作工艺却依然精湛。“演揲书传梵供兴”则将其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说明其在仪式中的重要地位。最后,诗人感慨铜匜的命运变迁,从热闹到冷落,但其坚固耐用,得以留存。

整首诗通过对铜匜的细致描绘和历史联想,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对工艺美术的深厚兴趣。

作者介绍

蒋曰豫
朝代:清

(1830—1875)清江苏阳湖人,字侑石。监生。咸丰间援例得知县,迁蔚州知州。同治间佐戎幕,镇压捻军,擢直隶州知州。少工诗文,及长,研究经史,旁及声音训诂之学。有《滂喜斋学录》、《问奇室诗文集》。
猜你喜欢

诸将五首·其一

元戎专阃夜郎遥,?道烽烟万里销。

略地自开诸郡市,瞻天还帅百蛮朝。

阶前掾佐多腰艾,帐下材官半射雕。

谁谓南人畏诸葛,将军原是汉嫖姚。

(0)

咏遇诗二首·其一

铜马沸中原,赤眉毒荆表。

阵火烧将星,劲卒受馀燎。

何人张国威,一出息云扰。

流人垦先畴,劬劳赋阳鸟。

(0)

画景

千尺寒岩俯泬㵳,夕阳沙树影萧萧。

帆樯高下喧鱼市,知是江风送晚潮。

(0)

报国寺短松歌

报国寺中之古松,枝叶如盖皮如龙。

肩随有二各奇绝,秋月冷照光溶溶。

高风过头影不觉,如纸半皴千山峰。

霜鳞雪脂带苔藓,针叶短短无春冬。

铺阶过槛三丈地,谱以岁月知几重。

会看历尽大小劫,帝城万古青云封。

(0)

游马城神台寺

白云看不尽,迤逦到神台。

路踏千松入,碑残一藓开。

廊风惊鸽起,山雨报僧回。

坐久生幽思,名心半已灰。

(0)

过石佛寺

闻道靡喧寂,幽林强自过。

有生皆烂漫,无计出婆娑。

细雨冲泥滑,新凉入槛多。

梦回听法鼓,清意在山阿。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