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管吹葭动紫宫,九重献寿万方同。
宝函捧自滇南至,玉帛徐从阙下通。
暂代外台遥就日,亲瞻内殿共呼嵩。
陟明况值三书考,应宠天书御阆风。
缇管吹葭动紫宫,九重献寿万方同。
宝函捧自滇南至,玉帛徐从阙下通。
暂代外台遥就日,亲瞻内殿共呼嵩。
陟明况值三书考,应宠天书御阆风。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罗洪先对侄子泉口果斋在冬至时作为郡守向京城进献表章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宫廷礼仪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庄重与仪式感。
首句“缇管吹葭动紫宫”,以“缇管”(古代宫廷中用于吹奏的乐器)和“葭”(芦苇,此处象征着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冬至时节宫廷内外的氛围,暗示了季节更替与皇家庆典的开始。“九重献寿万方同”,则直接点明了此次进献的盛大与普遍性,不仅限于宫廷内部,而是全国上下共同参与的盛事。
接下来,“宝函捧自滇南至,玉帛徐从阙下通”两句,通过“宝函”、“玉帛”等珍贵物品的运输,展示了贡品的尊贵与路程的遥远,从南方的滇南到京城,体现了地方对中央的忠诚与敬意。
“暂代外台遥就日,亲瞻内殿共呼嵩”描述了侄子作为代理官员,在远方接受日光的照耀,同时亲自前往皇宫内殿,与皇帝一同进行祭祀活动,表达了对皇权的尊重与臣民的虔诚。
最后,“陟明况值三书考,应宠天书御阆风”两句,以“陟明”(早晨)和“三书考”(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为背景,预示着侄子在新的一年里将得到皇帝的恩宠与赏识,如同天书般的重要与荣耀,最终在“御阆风”(御风而行,比喻皇帝的行动)中获得更高的地位与权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场的等级森严、礼仪繁复以及对皇权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侄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空堂手谈谁,剥啄惊户外。
旁观似予閒,当局真敌对。
势多楚汉强,地割鸿沟界。
敛拓互阖辟,错纵明向背。
攻围盛行阵,隐伏妙机械。
奇出风雨交,冥搜鬼神会。
争雄不相能,夺隽讵容贷。
时移方一着,妙处得三昧。
坡云方优游,我欲无胜败。
疾呼为太狂,赪颜亦颇隘。
一挫何须馁,敛枰还可再。
兹艺岂犹贤,饱食圣所戒。
孟秋雨初霁,虚馆生晚凉。
悲风振木末,激烈流清商。
寒蝉抱叶悲,哀鸿叫云翔。
蚯蚓出其窍,蛜蝛鸣在房。
螀蛩鸣我前,蟋蟀鸣我旁。
物各感其时,岂必皆不平。
而我于此际,兀然坐欲僵。
凄然动我心,冥思搜枯肠。
壮哉秋声赋,三叹思欧阳。
兰台一何卑,戚戚徒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