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鄱阳翁》
《鄱阳翁》全文
清 / 高心夔   形式: 古风

今我刺舟康郎曲,舟前老翁走且哭。

蒙袂赤跣剑小男,问之与我涕相续。

饶州城南旧姓子,出入辇人被华服。

岂知醉饱有时尽,晚遭乱离日枵腹。

往年县官沈与李,仓卒教民执弓槊。

长男二十视贼轻,两官俱死死亦足。

去年始见防东军,三月筑城废耕牧。

军中夜嚣书又哗,往往潜占山村宿。

后来将军毕金科,能奔虏卒如豕鹿。

饶人亡归再团练,中男白晰时十六。

将军马号连钱总,授儿揃剔刍苜蓿。

此马迎陈健如虎,将军雷吼马电逐。

昨怒追风景德镇,但膊千人去不复。

将军无身有血食,马后吾儿鸟啄肉。

命当战死那望生,如此雄师惜摧衄。

不然拒璧城东头,棘手谁能拔五岳?

蜀黔骑士绝猛激,守戍胡令简书促。

郡人已无好肌肤,莫再相惊堕鸡谷。

此时老翁仰吞声,舌卷入喉眼血瞠。

衣敝踵穿不自救,原客且念怀中婴。

呜呼谁知此翁痛,羸老无力操州兵。

山云莽莽燐四出,湖上黑波明素旌。

大帅一肩系百城,一将柱折东南倾。

我入无家出忧国,对翁兀兀伤难平。

筐饭劳翁勿涕零,穷途吾属皆偷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的老翁形象,诗人高心夔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刺舟康郎曲的经历,展现了饶州城南地区百姓的苦难生活。老翁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家中男子被迫从军,甚至不惜生命。军队的到来导致村庄荒废,农民不得耕牧,军纪混乱,百姓生活困苦。后来的将军毕金科虽然英勇,但也无法阻止战事的残酷,老翁的儿子也被征召,甚至面临死亡。诗人感慨万分,表达了对老翁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细节,如“舟前老翁走且哭”、“马后吾儿鸟啄肉”等,形象地刻画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性的悲凉。结尾处,诗人呼吁读者体谅老翁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作者介绍

高心夔
朝代:清

高心夔(1835~1883)原名高梦汉,字伯足,号碧湄,又号陶堂、东蠡,江西湖口县城山乡高大屋村人。咸丰九年进士,两次考试都因在“十三元”一韵上出了差错,被摈为四等,后官吴县知县。工诗文,善书,又擅篆刻,著有《陶堂志微录》。高心夔与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和黄锡焘曾为清末宗室贵族肃顺的幕府,号称“肃门五君子”。
猜你喜欢

寿叶公旦

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

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

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

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

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

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0)

题王伯子四雅亭

偶亭主人清且贤,弹琴问政何翩翩。

黎童蛮女歌来暮,渡海孤僧逢偏早。

文章词赋日相投,一别三年长秋草。

去秋又搆四雅亭,衣冠满座百壶倾。

习家池馆日相求,竹林之下风飕飕。

棋声诗思皆劲敌,即此可以凌王侯。

中少一幅乞人笔,续貂岂堪容此物。

濡毫树底为君挥,胜事留传在翠微。

(0)

示学人三十首·其一

古人有良规,不可去斯须。

隐微密自烛,非为外貌拘。

束己若不足,束人贵有馀。

苟非大圣心,恶能从勿踰。

岂不闻哲言,水清则无鱼。

(0)

空城雀

空城雀,腹中饥。雀虽饥,无是非,莫向上林枝上栖。

(0)

神谣

人肉馨,神眼睁。

(0)

悼离言

梦里犹惊久病身,老榕窗北已无人。

难留去影思曾住,想见新苔长旧痕。

生死岂惟千里隔,合离深恨一冬频。

道情尽日伤流水,谁向长江问古津。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