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
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
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
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
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这首挽诗《挽卢革通议》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通过对卢革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后人对其品格与才华的敬仰。
首联“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开篇即以“耆宿”点出卢革作为年高德劭之士的身份,强调其在众多前辈中独树一帜,以“景德人”赞其品德高尚,如同佛道中所推崇的圣洁之人。
颔联“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通过“家邻吴市”描绘卢革居住环境的平凡,与“名重汉庭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虽生于普通家庭,却因卓越的才能和贡献而声名远播,成为汉朝朝廷中备受尊敬的大臣。
颈联“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述卢革即便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仍不忘本,保持着耕读生活的质朴与宁静,门前的景象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其生命中充满希望与生机。
尾联“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总结卢革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即使在去世之后,人们依然能从他的作品或事迹中感受到他那不朽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卢革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卢革作为一位杰出人物在不同层面的影响与贡献,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品质与个人风范的高度重视。
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
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
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
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
黄语似萧语,已透最上关。
道黄不是萧,萧乃堕我前。
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悭。
诗人只言黠,犯之取饥寒。
端能不惧者,放君据诗坛。
柳梢拂入溪云阴,柳根插入溪水深。
祗今立岸一弊帚,归时弄日千黄金。
人生荣谢亦如此,谢何足怨荣何喜。
秋霜春雨自四时,老夫问柳柳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