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楼虽小有迎逢,拾级居然枕万峰。
遮莫霜林红染遍,蔚窗松色尚重重。
山楼虽小有迎逢,拾级居然枕万峰。
遮莫霜林红染遍,蔚窗松色尚重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楼虽小有迎逢”,以“虽小”二字巧妙地衬托出山楼的渺小,却能与大自然和谐相融,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引人入胜。接着,“拾级居然枕万峰”,生动地描绘了攀登山楼的过程,每一步都仿佛与千山万岭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遮莫霜林红染遍”,转而描写霜林的景色,即使霜林被红叶覆盖,色彩斑斓,但这种景象并未让诗人感到丝毫的喧嚣或浮躁,反而更加凸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这里的“遮莫”二字,既表达了对霜林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一句“蔚窗松色尚重重”,将视角转向山楼内部,通过“蔚窗”这一细节,展现了窗户前松树的茂密和苍翠,即便在这样的深秋时节,松色依然浓重,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整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丰富层次,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楼、霜林、松色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南山落落千尺松,干云蔽日摇青葱。
盘根错节岁月古,龙吟虎啸号悲风。
北山文杏中梁栋,我材臃肿非世用。
脩枝细叶幸有馀,赪肩大束那辞送。
承以高竹青扶疏,置君宽闲之玉除。
倏如乱云驻车盖,恍似广庭张拂庐。
垂头塌翼下孔翠,张鳞摆鬣来鲸鱼。
穿空入隙清飙吹,疑有万壑哀声随。
羲和按辔不驰骋,炎官火伞将安施。
朅来投荒近循海,日坐板屋如蒸炊。
南山苍官怜我热,遗我七鬣千孙枝。
但令脩干青青多,温风烈日如予何。
积雪未亏日还没,云气黯惨愁不释。
徐郎揖我上棂轩,眼界物物有正色。
万株琼树为谁妍,千亩瑶草底空掷。
可怜雨打或飘零,不分风吹玉攒积。
向来已拨宜城醅,末至何妨杜陵客。
鄙夫中圣殊未醒,向人江山恍如昔。
台边好在龙沙黄,台前俄失鸾冈碧。
只今雪思未渠央,准拟作花大如席。
大江之南喜气多,旧瘴悬知扫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