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望》
《江望》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晴江望不极,滉漾照愁人。

黄鸟声初动,青梅味已新。

越乡惭古节,乐事负良辰。

独立高原上,霜毛飒垫巾。

(0)
注释
晴江:晴朗的江面。
滉漾:形容水波荡漾。
愁人:心情忧郁的人。
黄鸟:黄莺。
青梅:未成熟的梅子,有酸味。
越乡:古代泛指浙江一带,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古节:古代的道德标准或节操。
良辰:美好的时光。
高原: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带。
霜毛:秋天的白发,比喻年老。
飒垫巾:形容秋风吹动头巾,飒飒作响。
翻译
晴朗的江面一眼望不到边,波光粼粼映照着忧郁的心灵。
黄莺的鸣叫声刚刚响起,青梅的酸甜味道已经新鲜起来。
在越地,我感到惭愧,未能坚守古老的节操,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
独自站立在高高的原野上,秋风吹过,使我感到头发如霜,飘动着,仿佛要拂去头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乐事的感悟。开篇“晴江望不极,滉漾照愁人”用“晴江”和“滉漾”塑造出一派宁静恬淡的画面,“望不极”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或未来无限向往之情,而“照愁人”则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黄鸟声初动,青梅味已新”中,“黄鸟”和“青梅”的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界的更新。这里的“初动”表明大自然在悄然苏醒,而“已新”则强调了季节更迭中生命力的旺盛。

第三句“越乡惭古节,乐事负良辰”中的“越乡”可能指的是越地或某个特定的地方,“惭古节”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而“乐事负良辰”则说明诗人珍视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将其作为内心的宝贵记忆。

最后两句“独立高原上,霜毛飒垫巾”中,“独立高原上”描绘了诗人孤独地站在高原之上的情景,而“霜毛飒垫巾”则形象地表达了秋末冬初的寒冷气候,以及诗人在严寒中的坚守与执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乐事的珍惜。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哲思。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独坐次谢伯一韵

閒散真无事,虚斋对月孤。

才惭曹子建,性数董安于。

醉后聊凭几,吟馀谩撚须。

悠然成吏隐,习静似禅臞。

(0)

采石

谪仙佯醉上天时,采石江头捉月骑。

千古何从见颜色,夜深江月正堪疑。

(0)

山水小景为孙太常题

犹记当年过郢中,清溪周折碧山重。

闻歌白雪阳春曲,深树层轩隔九峰。

(0)

喜晴再次前韵

夜分犹自廉纤雨,忽听朝来鼓角鸣。

天末浮云归远浦,海东华日上高城。

冲泥騄駬还骄气,愁湿黄鹂作喜声。

挥策偶成如意舞,五云深处是神京。

(0)

送魏德卿

故人久坐青油幕,京国重逢喜尽情。

长剑暂从天外倚,短檠还入夜深明。

儿童渐长乡音改,俸禄虽贫宦况清。

阃外更闻资上略,龙堆青海避先声。

(0)

登宜梁城楼

城昃风高不耐衣,飞楼缥缈动晴辉。

山连平野来无尽,树引寒流去渐微。

东望江淮舟楫远,北征车马简书稀。

未嗟筋力思滇海,羞对渔樵说采薇。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