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鬓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鬓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刘学箕的《贺新郎》,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与愤慨。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往事何堪说"一语含糊,其实是因为往昔情深,难以启齿。接下来的"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则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景象,"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中,诗人自喻为少壮不努力,直到头发斑白仍无所成。
"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雠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 这部分内容转向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忠诚立场。诗人感慨国耻未报,家门不幸,内心充满悲愤,将这些情绪寄托于乐器之音(湘瑟)。强调人生不可轻易放弃,应当坚守忠诚,不必替天行道,自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一日。同时,对那些误国的人现在何方,诗人心中积怨极深,对南北分立的局面也感到无奈。
"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最后几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决绝和准备。诗人在半夜听到鸡鸣声,便如同被激发的热血般地跳起舞来,用衣袖裹住青蛇(可能指的是剑或兵器),以示决心戛击敌人的光芒,磨练铁甲以待战事。这"三太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叹息,而"眦空裂"则是对眼前现实和未来渴望突破的强烈愿景。
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现实忧虑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的决心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