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剑忽不怿,去上歌风台。
河流日夕迅,莽莽寒云隤。
帐殿下牛羊,赑屃空蒿莱。
极目见芒砀,古人骨已灰。
萧曹自刀笔,樊灌奋驽骀。
欻起附龙凤,英风被八垓。
途穷蹶骏足,运适伸庸材。
扰扰路旁子,畴知衷所哀?
抚剑忽不怿,去上歌风台。
河流日夕迅,莽莽寒云隤。
帐殿下牛羊,赑屃空蒿莱。
极目见芒砀,古人骨已灰。
萧曹自刀笔,樊灌奋驽骀。
欻起附龙凤,英风被八垓。
途穷蹶骏足,运适伸庸材。
扰扰路旁子,畴知衷所哀?
这首诗名为《杂诗》,由清代诗人邵长蘅所作。诗中描绘了抚剑登高,望向历史遗迹歌风台的场景,借以抒发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感慨。
首句“抚剑忽不怿”,诗人手持宝剑,心中却莫名地感到忧郁,为下文的情感铺垫。接着“去上歌风台”点明地点,引出对历史的追忆。随后,“河流日夕迅,莽莽寒云隤”描绘了一幅苍茫凄凉的画面,河流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湍急,寒云低垂,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
“帐殿下牛羊,赑屃空蒿莱”两句,通过描述荒凉的景象,暗喻英雄事迹的消逝与遗忘。牛羊在废弃的营帐下觅食,赑屃(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则在荒草中徒劳无功,象征着英雄虽有功业,但最终归于寂寥。
“极目见芒砀,古人骨已灰”进一步深化主题,诗人远眺芒砀山,只见古人留下的痕迹已化为尘土,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英雄终将逝去的感慨。
接下来,“萧曹自刀笔,樊灌奋驽骀”两句,提到汉初的名臣萧何、曹参以及樊哙、灌婴等人,他们原本只是平凡之辈,却因时势而崛起,成就一番伟业。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暗含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欻起附龙凤,英风被八垓”则表达了这些英雄人物如何凭借机遇,如同附着在龙凤之上,英名远播四方。
然而,“途穷蹶骏足,运适伸庸材”揭示了英雄命运的另一面——当时机不再,英雄也会遭遇挫折,庸才反而能一展才华。这种对比,反映了世事无常,英雄与凡人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
最后,“扰扰路旁子,畴知衷所哀?”以疑问句结束,诗人似乎在问世间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英雄内心的哀伤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谁知闲退迹,门径入寒汀。
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
墨沾吟石黑,苔染钓船青。
相对唯溪寺,初宵闻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