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深又一山深,郢客无端未许寻。
尝因衰世近名事,益见前贤远害心。
俯仰白云空万里,周遭黄叶自长林。
日来渐得眠中趣,不信灵山直到今。
一山深又一山深,郢客无端未许寻。
尝因衰世近名事,益见前贤远害心。
俯仰白云空万里,周遭黄叶自长林。
日来渐得眠中趣,不信灵山直到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反思。首句“一山深又一山深”,以山的层层深入象征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深远,暗示了僧人内心的探索之旅。接着,“郢客无端未许寻”一句,可能暗指世俗之人难以理解或涉足这种精神探索的领域,强调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独特性。
“尝因衰世近名事,益见前贤远害心”两句,通过对比现实社会的浮躁与追求虚名,与古代圣贤远离祸害、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回顾,也反映了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批判。
“俯仰白云空万里,周遭黄叶自长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景象,白云飘渺,黄叶纷飞,象征着僧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统一。这一景象既是自然界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展现了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日来渐得眠中趣,不信灵山直到今”表达了诗人通过不断的修行与反思,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乐趣与意义,不再执着于遥远的理想境界。这里的“灵山”可能象征着理想的彼岸或至高无上的真理,而“直到今”则意味着这种追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儿童恨芳草,不识春长在。
箪瓢日晏如,焉知颜乐改。
黄鹤雅入听,鶗鴂亦可罪。
混沌何曾死,拱璧莫轻碎。
野马恣流行,游丝无挂碍。
太极物物一,乐事频年再。
缅怀良友心,不言默相对。
愿为蛩駏交,共话蝼蚁戴。
天地化育工,两致一为要。
对待管流行,并起非横矫。
亭亭南北枢,赫赫东西曜。
仁义与诚明,彼此相契约。
英皇即尧舜,丰姿巧相肖。
孤竹秀双仁,洛水濯二妙。
人生相遭处,亦有相感召。
莘挚自犁锄,尚父由渔钓。
共卧起烟波,鱼水兴蓬藋。
是为圣人偶,心胆何相照。
颜渊得仲尼,仲尼有荷筱。
考亭合朱祭,天津会程邵。
是为德不孤,气味何同调。
世间閒草木,不足充野烧。
惟莲出清水,植立独奇峭。
不染淤泥缁,不逐波流漂。
体骨中庸中,肌肉离骚皭。
玩花渴顿苏,食实饥足疗。
静中对君子,不语潜教诏。
一朝出莲枝,此事非人料。
将兴必有祥,事若太阿鞘。
兹化岂徒尔,可以观其徼。
上侍鹤发慈,齿高德弥劭。
下盼庭阶郎,一一凌风鹞。
平生所树蓺,不但供槱燎。
濯缨作君子,口不道羿浇。
此去事偶心,如风历众窍。
家居作曾闵,富贵当廊庙。
商汤不待干,重华不劳叫。
决无李广奇,起足即嫖姚。
伶俜老书生,家在千里桥。
有心多不符,蠹简徒窃剽。
年来始逢君,恨不年再少。
论心膝渐亲,讲理头不掉。
相逢路不异,握手穷深穾。
相磨道义出,不觉辞萤爝。
人生何如此,无际可窥眺。
共靡中孚爵,自发同人笑。
此卉信如人,对酒为之釂。
酌酒礼此花,敢醴不敢醮。
《纯父家池双头莲》【宋·陈普】天地化育工,两致一为要。对待管流行,并起非横矫。亭亭南北枢,赫赫东西曜。仁义与诚明,彼此相契约。英皇即尧舜,丰姿巧相肖。孤竹秀双仁,洛水濯二妙。人生相遭处,亦有相感召。莘挚自犁锄,尚父由渔钓。共卧起烟波,鱼水兴蓬藋。是为圣人偶,心胆何相照。颜渊得仲尼,仲尼有荷筱。考亭合朱祭,天津会程邵。是为德不孤,气味何同调。世间閒草木,不足充野烧。惟莲出清水,植立独奇峭。不染淤泥缁,不逐波流漂。体骨中庸中,肌肉离骚皭。玩花渴顿苏,食实饥足疗。静中对君子,不语潜教诏。一朝出莲枝,此事非人料。将兴必有祥,事若太阿鞘。兹化岂徒尔,可以观其徼。上侍鹤发慈,齿高德弥劭。下盼庭阶郎,一一凌风鹞。平生所树蓺,不但供槱燎。濯缨作君子,口不道羿浇。此去事偶心,如风历众窍。家居作曾闵,富贵当廊庙。商汤不待干,重华不劳叫。决无李广奇,起足即嫖姚。伶俜老书生,家在千里桥。有心多不符,蠹简徒窃剽。年来始逢君,恨不年再少。论心膝渐亲,讲理头不掉。相逢路不异,握手穷深穾。相磨道义出,不觉辞萤爝。人生何如此,无际可窥眺。共靡中孚爵,自发同人笑。此卉信如人,对酒为之釂。酌酒礼此花,敢醴不敢醮。
https://shici.929r.com/shici/X5tM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