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夕寄平甫诸弟》
《中秋夕寄平甫诸弟》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浮云吹尽数秋毫,爚爚金波满满醪。

千里得君诗挑战,夜坛谁敢将风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qiūpíngzhū
sòng / wángānshí

yúnchuījìnshùqiūháoyuèyuèjīnmǎnmǎnláo

qiānjūnshītiāozhàntánshuígǎnjiāngfēngsāo

注释
浮云:比喻不实或变化无常的事物。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极细的毛,形容极细微的事物。
爚爚: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
金波:金色的波纹,比喻酒液的光泽。
满满醪:满杯的美酒。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诗挑战:以诗文相较量。
夜坛:夜晚的文学论坛或讨论场所。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泛指文学才华。
翻译
轻盈的浮云吹散了秋天的细毛,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酒液满溢。
在千里之外收到你的诗歌挑战,夜晚的论坛上,谁还敢与你争风夺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中秋夕寄平甫诸弟》。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通过描绘中秋节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自信。

首句“浮云吹尽数秋毫”形象地描绘了中秋时节的天气特点,轻柔的秋风拂过稀薄的云层,如同吹拂细小的毛发。这里的“秋毫”意指极其细微之物,用以形容风的轻柔。

接着,“爚爚金波满满醪”则是对中秋月亮的描绘。“爚爚”形容光泽明亮,"金波"比喻明亮如金色的月光,而“满满醪”则指酒杯中满溢的美酒。这里通过对月亮和美酒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欢愉、和谐的节日氛围。

第三句“千里得君诗挑战”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挑战精神。“千里得君”意指与远方的人交流,通过诗歌来传递情感。"诗挑战"则是说诗人希望以自己的诗歌技艺来与他人较量。

最后,“夜坛谁敢将风骚”则是在这种美好的中秋之夜,诗人提出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不乏灵动的夜晚,有谁敢于打破这份平和,将“风骚”(意指吵嚷、喧哗)带入这个安宁的场所。这里"夜坛"是对夜晚月光下的聚会之处的美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作者在中秋节思念亲人的情怀,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赠妙法师

杖头曾入帝王家,合国同瞻又释迦。

岁岁谈经今几会,伫看舌本长莲华。

(0)

赠梁公

曾向苍梧恐百蛮,十年彳亍鬓毛删。

独支破灶炊残雪,双袖还留帝女斑。

(0)

木公书来极言乾公近状同难蒙福志喜

白昼轻裘度玉门,须眉耿耿暗声吞。

此行不为乡情重,携取春风散五原。

(0)

赠海城王令公五首·其二

衙斋如水小窗虚,一局残棋一卷书。

未见便知非俗吏,祇疑丁令旧仙居。

(0)

往辽阳二首·其一

满头短发自离披,正好团圞又别之。

莫讶一挑霜雪重,袈裟还裹故人诗。

(0)

塞上四时歌·其三

未到中秋吹已寒,每因踏月怯衣单。

何须更听悲笳曲,白发丝丝叶叶丹。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