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中秋吹已寒,每因踏月怯衣单。
何须更听悲笳曲,白发丝丝叶叶丹。
未到中秋吹已寒,每因踏月怯衣单。
何须更听悲笳曲,白发丝丝叶叶丹。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季的寒冷与萧瑟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深刻体验。
首句“未到中秋吹已寒”点明时间背景,虽未至中秋,但秋风已带来寒意,暗示季节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每因踏月怯衣单”进一步深化这种感受,每当月下行走,诗人便因衣着单薄而感到畏惧,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凉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
“何须更听悲笳曲,白发丝丝叶叶丹”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面对秋日的凄美景象,诗人认为无需再听那悲壮的笳声,因为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令人感伤。白发的丝丝与落叶的片片相映成趣,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秋色,也暗喻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这两句诗以景寓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边塞秋季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对生命、时间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
青山满墙头,䰀鬌几云髻。
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蜕。
犹贤柳柳州,庙俎荐丹荔。
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
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
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