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
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在涪江蘸月厅中准备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考试的紧张与期待。
“客卧涪江蘸月厅”一句,设定了诗人暂时居住在涪江边上的一处名为“蘸月”的厅堂之中。这里的“客”字暗示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和对家乡的思念。
“知音唤起进趋生”表明诗人被召唤起身准备考试,展现出一种急切而又紧迫的情绪。“知音”通常指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这里可能是指某位提携或鼓励诗人的朋友或长者。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梅花在寒冷中开放,诗人离开蜀地(四川一带)赴考的时间点被描绘出来。而“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即冬季,月亮尚未圆满时诗人还未到达京城,这里京城很可能是指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恶劣的天气和环境。风暴使得亭台破败,诗人可能因病而感到不适。而大雪覆盖着道路,行走变得困难,就连驴子都步履蹇跚。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最后两句则直接涉及到科举考试的紧张情势。“文昌”是古代主管文学教育和科举考试之神,诗人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能够得到好成绩。后一句中的“关分”指的是考试中的一种排名制度,而“岂校褒斜两日程”则表达了对短时间内完成繁重学业的担忧和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环境描写,展现了一位士子在科举考试前夕的心境和所面临的挑战。
出自西域遥遥之垄坻,来处上林密密之樊笼。
翠衿红嘴非伴侣,鹤鹤白鸟输光容。
一语一言能默记,聪明学得鱼龙戏。
舞如缟带乱翻风,停似雪花轻委地。
我来索语貌閒閒,不是瘖聋不是奸。
只知天子赐恩泽,肯为旁人转舌关。
多少公卿羞见汝,帝前不语人前语。
鹅溪练色如江色,幻出山青兴云白。
山前杂树岂知名,云际高楼不论尺。
幽泉无声深谷窈,下作寒潭浸空碧。
祇应车马隔尘氛,但有扁舟系沙侧。
溪头老渔何处归,手持轻橹背斜晖。
草堂欲到恐未到,日暮山云空湿衣。
西岩两翁共巾屦,应在深山更深住。
南溪芳草北溪花,遥指平生钓游处。
山林此乐予未知,褰裳欲去将安之。
请看坡老人中景,只在王维画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