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客居山患不深,五峰幽绝杳难寻。
门前流水朝还暮,堂下閒云古复今。
月色有时依宴坐,秋声随处伴讴吟。
期师便作终焉计,忍负平生物外心。
禅客居山患不深,五峰幽绝杳难寻。
门前流水朝还暮,堂下閒云古复今。
月色有时依宴坐,秋声随处伴讴吟。
期师便作终焉计,忍负平生物外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询的作品《寄五峰谏长老》,表达了作者对五峰禅寺深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师的敬仰之情。首句“禅客居山患不深”,描绘了禅者选择远离尘世,深居山中的生活状态,暗示出其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次句“五峰幽绝杳难寻”,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难以寻觅,体现了禅境的深远。
第三句“门前流水朝还暮”,以流水不断比喻禅者的日常生活,平淡而富有禅意,暗示时间的流逝。第四句“堂下閒云古复今”,则以闲云飘荡象征禅者的淡泊心境,古今如一,体现了禅宗的无我境界。
第五、六句“月色有时依宴坐,秋声随处伴讴吟”,通过描绘禅者在月光下静坐冥想,聆听秋声的场景,展现了禅修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期师便作终焉计,忍负平生物外心”,表达了诗人决心追随禅师,将此地作为终老之地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深深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禅者的生活细节,传达出对禅修生活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禄儿岂解倾唐祚,独使斯文寿两翁。
蜀道至今遗旧话,湘流澈底照孤忠。
摧风溜雨中兴字,转地回天克复功。
人说苍崖磨向尽,不知磨尽几英雄。
拥孤衾,正朔风凄紧,毡帐夜生寒。
春梦无凭,秋期又误,迢递烟水云山。
断肠处、黄茅瘴雨,恨骢马、憔悴只空还。
揉翠盟孤,啼红怨切,暗老朱颜。
堪叹扬州十里,甚倡条冶叶,不省春残。
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
谩赢得、西邻倦客,空惆怅、今古上眉端。
梦破梅花,角声又报春阑。
海水奔腾朔风急,巨鳌震动坤轴折。
茫茫水与云相连,中有仙人渺独立。
槁梧三尺操南音,轻视功名等秋叶。
调高韵古泣鬼神,毡帐轻弹燕蓟月。
锦囊万里诗一编,字字丹心沥青血。
回首铜仙旧梦寒,抚卷令人双鬓雪。
祇今复作潇湘游,拟续离骚吊忠魄。
独夜何心闻杜鹃,云暗苍梧正愁绝。
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
徜徉山水窟,适意忘晨暮。
疏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
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注。
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
时惊木叶坠,俯见鱼虾度。
斯游非预期,偶尔造佳处。
幼舆丘壑情,陶令琴觞趣。
淹留慰所愿,惟以宾友故。
夕阳淡寒山,迟回不能去。
平生老子兴,浑寄幽绝处。
宁嫌一坡远,甘作十歇去。
至今清梦狂,时走松阴路。
心忻自吟哦,技痒辄披露。
那知菅蒯微,辱报瑶琼树。
胸中万斛清,忽向毫端雨。
援桴未敢再,破的已惊屡。
病身得所便,一阅神气聚。
淇竹秋棱栾,洛花春布濩。
真机不可藏,文亦肖风度。
乐哉精庐游,愧我不常与。
陋乡岂无奇,乏此追陪故。
翻然卜邻心,几逐长风翥。
但分茅半檐,不假牛十具。
刘郎个中人,幽期乃愆素。
曾无负负言,直委茫茫数。
移文太遽生,恐未明深嗉。
君看旋磨蚁,琐屑安故步。
何如骥突云,轩豁随长驭。
集枯岂小欤,动者中不骛。
《竹源之集奇仲不赴萧屯以诗嘲之再用原韵》【宋·刘子翚】平生老子兴,浑寄幽绝处。宁嫌一坡远,甘作十歇去。至今清梦狂,时走松阴路。心忻自吟哦,技痒辄披露。那知菅蒯微,辱报瑶琼树。胸中万斛清,忽向毫端雨。援桴未敢再,破的已惊屡。病身得所便,一阅神气聚。淇竹秋棱栾,洛花春布濩。真机不可藏,文亦肖风度。乐哉精庐游,愧我不常与。陋乡岂无奇,乏此追陪故。翻然卜邻心,几逐长风翥。但分茅半檐,不假牛十具。刘郎个中人,幽期乃愆素。曾无负负言,直委茫茫数。移文太遽生,恐未明深嗉。君看旋磨蚁,琐屑安故步。何如骥突云,轩豁随长驭。集枯岂小欤,动者中不骛。
https://shici.929r.com/shici/Sd4e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