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水图》
《山水图》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鹅溪练色如江色,幻出山青兴云白。

山前杂树岂知名,云际高楼不论尺。

幽泉无声深谷窈,下作寒潭浸空碧。

祇应车马隔尘氛,但有扁舟系沙侧。

溪头老渔何处归,手持轻橹背斜晖。

草堂欲到恐未到,日暮山云空湿衣。

西岩两翁共巾屦,应在深山更深住。

南溪芳草北溪花,遥指平生钓游处。

山林此乐予未知,褰裳欲去将安之。

请看坡老人中景,只在王维画里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诗人以鹅溪练色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山青、云白、杂树、高楼、幽泉、寒潭、车马、扁舟、老渔、草堂、西岩、南溪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诗意的场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如“鹅溪练色”、“山青兴云白”、“幽泉无声”、“寒潭浸空碧”,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色彩与动态,也营造了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老渔何处归”、“日暮山云空湿衣”等细节,赋予画面以时间的流动感和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祇应车马隔尘氛,但有扁舟系沙侧”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山林此乐予未知,褰裳欲去将安之”则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最后,诗人引用苏轼(坡老人)的诗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与欣赏融入到了传统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之中,体现了对古典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图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中兴歌十首·其二

中兴太平运,化清四海乐。

祥景照玉台,紫烟游凤阁。

(0)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其三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0)

长安有狭邪行

纪郢有通逵,通逵并轩车。

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撰策之五尹,振辔从三闾。

推剑冯前轼,鸣佩专后舆。

(0)

同谢咨议咏铜爵台

穗帏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0)

襄阳蹋铜蹄歌三首·其三

龙马紫金鞍,翠眊白玉羁。

照耀双阙下,知是襄阳儿。

(0)

十喻诗五首·其四乾闼婆诗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

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

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

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

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