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壁含云迥,飞湍接涧回。
虚闻三峡险,疑是五丁开。
荒树分天宇,惊沙暗戍台。
祗惭持节度,岂是弃繻来。
峻壁含云迥,飞湍接涧回。
虚闻三峡险,疑是五丁开。
荒树分天宇,惊沙暗戍台。
祗惭持节度,岂是弃繻来。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与险要地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首联“峻壁含云迥,飞湍接涧回”描绘了居庸关周围山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水流湍急,汇入深涧,形成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这里运用了“迥”和“回”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山势的高远和水流的曲折。
颔联“虚闻三峡险,疑是五丁开”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居庸关的险峻与传说中的三峡相提并论,暗示其地形之险恶,同时表达了对开山辟路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五丁开三峡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颈联“荒树分天宇,惊沙暗戍台”进一步描绘了关外的景象,荒凉的树木分割着广阔的天空,狂风卷起的沙尘遮蔽了边防的烽火台。这一联通过“荒”、“惊”、“暗”等词,营造出一种苍茫、肃杀的氛围,体现了边塞的辽阔与险恶。
尾联“祗惭持节度,岂是弃繻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自省与谦逊。在这样的壮丽景色面前,诗人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不敢自比于那些英勇的先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使命的敬畏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角色的深刻反思与谦逊态度。
瑶池出甘泉,玉台荫梧桐。
凤巢梧桐上,下浴甘泉中。
美人室其左,荷衣裳芙蓉。
素手把青枝,嘻嘻笑春风。
性情如赤子,声气似黄钟。
明珠媚深渊,鱼鳖游冲融。
世事多参商,忧乐苦不同。
荣枯与丑好,相待如駏蛩。
深怀惕霜露,夙心常省躬。
袖手旁观一世馀,元非亲物亦非疏。
酒边每事如人意,灯下通宵读我书。
学到庄骚才止此,生逢周汉定何如。
西州相识无遗恨,独恨无从掺子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