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九》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九》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若以色见我,色衰令人忘。

香为众妙宗,妙亦不在香。

乡来芸芸者,自意傲雪霜。

当斯玉立时,曾莫一在旁。

(0)
注释
色:外貌,容貌。
衰:衰退,衰老。
令:使,让。
忘:忘记。
香:香气,比喻美好的品质。
众妙宗:众多美妙的源头。
妙:美妙,美好。
不:不是。
乡来:从前,往昔。
芸芸:众多,形容人多。
者:……的人。
自意:自以为,自视甚高。
傲:傲视,抵抗。
雪霜:寒冷和霜冻,象征困难。
斯:这,这个。
曾:曾经。
莫:没有。
翻译
如果只凭外表看我,等容颜衰老,人就会忘记。
香气被视为众多美妙之首,但真正的美妙并不在于香气。
从前那些众多的人,自以为能抵挡严寒霜雪。
在我最美的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陪伴在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系列中的第九首。诗人以梅花为对象,通过描绘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以及与芸芸众生的对比,表达了对梅花独特品质的赞美。

首句“若以色见我,色衰令人忘”暗示了梅花的美并非仅限于外在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可能会衰退,但梅花的精神价值却不会因此而被遗忘。接下来,“香为众妙宗,妙亦不在香”强调了梅花的香气虽好,但这并不是其最根本的“妙”,暗示了梅花内在的高雅气质更为重要。

“乡来芸芸者,自意傲雪霜”进一步将梅花与平凡的花草相比,指出梅花能够在严寒中傲然独立,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当斯玉立时,曾莫一在旁”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独自挺立的姿态,无人相伴,更显其孤高和清冷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赞扬了梅花的内在品质和坚韧精神,寓言了人应追求超越外在表象的内在美德。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出畿东观秋成

阴霖连六月,宵旰念民生。

微风收潦水,过雨见秋成。

古北龙旗近,渔阳凤辇行。

戍楼烽火息,险岂藉长城。

(0)

遥祝皇太后千秋

临风怀绣扆,佳气望瑶宫。

月首蓂三叶,冬迟菊万丛。

寿尊浮碧蚁,笺奏托云鸿。

景祚绵绵永,南山颂不穷。

(0)

题陆治四时蔬果卷十六首·其十四香橼

具珠之体具檀味,总是祗园席上珍。

设使不妨以色见,囫囵金粟即前身。

(0)

御园雨泛三首·其三

漭沆沧池好汜船,一天云意满溪烟。

鱼山梵唱知何处,转过芳堤见眼前。

(0)

春日写意五首·其一

处处轮蹄踏软尘,韶华又见一番新。

杏桃红入花初绽,杨柳青归叶未匀。

老去壶觞时独醉,春来风景足怡神。

太平幸遇惭无补,白发逍遥乐此身。

(0)

赋得双塔寺

禁城西去敞禅扉,二塔亭亭峙翠微。

月上珠林宵并照,春归玉笋日相依。

夏庭婉娈双漦降,叶县联翩两舄飞。

寂后底须留幻迹,梵王犹自说空机。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