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春波泱,长桥饮练将百丈。
雁齿枕陆接石衢,中流曾无十尺广。
徒劳人力此胡为,胜朝遗迹得咨访。
权珰桑梓乃在兹,春秋祭扫常来往。
有司畏势为修涂,葆盖稳驱平似掌。
椓人凶燄一至此,朱家宗社将奚仗。
适来固节度盐沟,架木吾犹发官帑。
守阍岂得尽废斯,惕然以惧睪然想。
东风解冻春波泱,长桥饮练将百丈。
雁齿枕陆接石衢,中流曾无十尺广。
徒劳人力此胡为,胜朝遗迹得咨访。
权珰桑梓乃在兹,春秋祭扫常来往。
有司畏势为修涂,葆盖稳驱平似掌。
椓人凶燄一至此,朱家宗社将奚仗。
适来固节度盐沟,架木吾犹发官帑。
守阍岂得尽废斯,惕然以惧睪然想。
这首诗描绘了琉璃河畔的景象与历史遗迹,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河流解冻,波光粼粼,长桥如练,桥下水流宽阔,却无十尺之深。通过这一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接着,诗人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探访,提到权贵家族的墓地就在附近,每年春秋时节,家族成员都会前来祭扫。这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下的家族观念。诗中还提到了官府为了维护这些遗迹,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道路,确保祭扫活动的顺利进行。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上,而是提出了对权力滥用的担忧。他提到,这种过度的维护和装饰,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安全。诗中“朱家宗社将奚仗”一句,暗示了对家族势力过分膨胀的警惕,以及对国家根基的担忧。
最后,诗人反思了自己在治理盐沟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建造桥梁时的财政支出。他意识到,作为管理者,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繁荣,而应考虑到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利益。诗中的“守阍岂得尽废斯,惕然以惧睪然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
想庵住世大玲珑,脱壳谁知脱屣同。
现相维尘非是病,到头法喜本真空。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
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