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昌国县普济寺小亭》
《昌国县普济寺小亭》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鲸海中流地,龙峰小洞天。

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

大士居邻境,闲僧指便船。

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āngguóxiànxiǎotíng
sòng / gāozhù

jīnghǎizhōngliúlóngfēngxiǎodòngtiān

tínggāoxiānyuèshùlǎojiǔwàngnián

shìlínjìngxiánsēngzhǐ便biànchuán

ruòwèifēnglànggèngjiétuóyuán

注释
鲸海:形容海洋深广如同鲸鱼所居之处。
龙峰:比喻奇特的山峰,可能象征仙境。
小洞天:指隐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亭高:亭子建得高。
先得月:最先看到月亮升起。
树老:古老的树木。
忘年:忘记年龄,形容时间久远。
大士:菩萨,佛教中的尊者。
邻境:附近的境界或地方。
闲僧:悠闲的僧人。
便船:方便的船只,可以轻易乘坐的船。
风浪息:风平浪静。
补陀缘:指与佛教修行有关的缘分,补陀是印度的一个圣地。
翻译
在广阔的海洋深处,有一处如龙峰般的小小洞天
亭子高耸,最先能见到月亮升起,古树苍老,岁月的痕迹已淡忘
附近的菩萨居住在此地,闲散的僧人指引着渡船
如果能平息风浪,我愿在此结下佛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朝诗人高翥游历昌国县普济寺时所见的小亭景象。首句"鲸海中流地"以大海比喻普济寺所在之地的广阔与深远,"龙峰小洞天"则形容山峰如龙,寺庙宛如隐秘仙境。次句"亭高先得月"写出了小亭地理位置之高,能最先欣赏到明亮的月色,"树老久忘年"则寓言古树历经沧桑,仿佛忘记了岁月的流转。

第三句"大士居邻境"暗示了附近可能有观音菩萨之类的佛教圣像,"闲僧指便船"描绘出僧人热情指引,让人感到这里的宁静与友善。最后两句"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风平浪静之时,能在此地结下佛缘,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普济寺小亭的赞美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醉太平.寿须溪

茶边水经。琴边鹤经。小窗甲子初晴。报梅花小春。

小冠晋人。小车洛人。醉扶儿子门生。指黄河解清。

(0)

句·其三

拟将十幅绡,绘出云堂景。

(0)

记前身

广智绍兴初,有僧清首坐。

颇亦有禅学,非但严经课。

吾祖知其人,尊之如达磨。

延归羞香饭,间亦闲相过。

祖时年已老,无孙继耕播。

耿耿常在念,不敢与人言。

此僧偶闻之,使之祷佛前。

且云韶国师,道场在玉泉。

凡人求男女,如观音应缘。

祖遂相约往,此僧遽欣然。

是夕僧坐逝,有偈人共传。

祖即焚香拜,前诺师岂负。

灵魄决不昧,请与师同去。

祖如师在日,拱手侍行步。

既至即影响,幡脚转不住。

已而得吉卜,有孙生岁暮。

人云所生孙,即是师前身。

往来无处验,虚实何足论。

识者闻之笑,愚者以为真。

可怜滕氏子,一生命穷薄。

晚逃儒事佛,两皆无所觉。

若果是此僧,无乃行路错。

聊复成此诗,一任人贬駮。

(0)

孤青峰

琳馆松扉白昼扃,骖鸾人去已冥冥。

天开远画楼台古,地得遗丹草木灵。

万壑野云晴酿雨,一池秋水夜涵星。

麻姑仙驭今何在,槛外孤峰晚更青。

(0)

彩云轩

洞府神仙此是家,麻姑曾驻五云车。

峰前三尺寒泉水,犹有白莲开旧花。

(0)

过多福寺次王龟龄壁间韵

七尺枯藤手自摩,閒过僧寺坐横坡。

花开曲径霜前密,云压层城雨后多。

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

禅床处处堆黄叶,独剩寒松不改柯。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