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
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
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
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
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朋友彭器资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钟贤可慕"一句,通过描述鄱水奔流直至东海,表达了诗人对彭器资才能的赞赏,认为他的才华如同鄱水一般广博而深邃,令人敬佩。
"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则进一步强调彭器资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情操,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中间两句"中江秋浸两崖间,溯洄与我相往还"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天的江边共同徜徉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不离不弃的情感。
"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于波澜"一句中,“挹”有引出、吸取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自己长时间地品味着彭器资的文章,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则是在赞美彭器资的言辞能达到的深远境界,如同探索高深莫测的仙境一般。
最后两句"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表露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感慨。"楞伽"意指佛经中的楞伽城,是一个高深的禅定境界;"岁晚所悲"则是到了年纪较大时,感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来越艰难,这里可能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朋友才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以及对于生命意义和未来道路的深刻思考。
闻君彭泽住,结搆近陶公。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八月东林去,吟香菡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