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
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
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
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
无令贾长沙,痛哭至流泪。
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
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
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
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
无令贾长沙,痛哭至流泪。
这首诗以饮酒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首句“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揭示了醉生梦死与清醒之人的对比,暗示了世态的浮躁与少数清醒者的孤独。接下来,“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自制的重要性,即使清醒者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被同化。
诗人在此倡导正直和公正,提出“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希望人们能够坚守道德原则,扶持善良的人。他期待通过这样的努力,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困顿之人能有所起色:“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最后两句“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犀利地指出,如果政治清明,那么连盗贼也是普通人,犯罪行为源于社会失序。诗人借此警告统治者要防止腐败,避免像贾谊(贾长沙)那样因国家衰败而深感悲痛,甚至痛哭流涕。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个人品德的呼唤,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期盼。
列宿郎官感夙因,沧桑留得后凋身。
耽诗花萼追先集,营墅峨眉有替人。
已见钜编刊玉海,更搜遗献辑珠尘。
梓乡文物欣重振,端赖君扶大雅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