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不尽离人恨,宵来倍添情思。
抱影回灯,偎衾卸髻,待睡又还休睡。
消红减翠,叹聚散匆匆,泥人清泪。
缩地无由,柔肠不饮已如醉。黄昏悄然门闭。
正瓶花玉冻,炉烟香细。
漏永寒添,帏低风峭,谁识此时滋味。
愁来怎避,想秋月春花,碧窗幽意。
下九初三,予怀渺天际。
雨声不尽离人恨,宵来倍添情思。
抱影回灯,偎衾卸髻,待睡又还休睡。
消红减翠,叹聚散匆匆,泥人清泪。
缩地无由,柔肠不饮已如醉。黄昏悄然门闭。
正瓶花玉冻,炉烟香细。
漏永寒添,帏低风峭,谁识此时滋味。
愁来怎避,想秋月春花,碧窗幽意。
下九初三,予怀渺天际。
这首清代郑兰孙的《台城路》描绘了一幅雨夜寒窗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离别之人的深深愁绪。"雨声不尽离人恨,宵来倍添情思",雨声与夜色交织,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使思念之情更为浓厚。接下来的"抱影回灯,偎衾卸髻,待睡又还休睡",刻画出主人公独处时的孤独与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矛盾状态。
"消红减翠,叹聚散匆匆,泥人清泪",借物寓情,表达了对相聚易散的无奈和清泪的哀伤。"柔肠不饮已如醉",则进一步渲染了愁苦至极的心境。夜深人静,"黄昏悄然门闭",环境的寂静更显孤寂。室内景象如"瓶花玉冻,炉烟香细",虽有暖意,却难以驱散内心的冷寂。
"漏永寒添,帏低风峭",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寒冷加剧了愁绪。"谁识此时滋味",无人能理解这份深深的离愁。最后,诗人感叹"愁来怎避,想秋月春花,碧窗幽意",将愁绪寄托于自然景色,表达对未来的遥想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婉约,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离别者在雨夜寒窗中的孤独与愁苦,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
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
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
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
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
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
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
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
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
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圩田雨多水拍拍,山田政作龟兆拆。
两般种田一般苦,一处祈晴一祈雨。
去年水大高田熟,低田不收一粒谷。
只今万钱籴一斛,浙西排门煮稀粥。
圣神天子如尧汤,曰雨而雨旸而旸。
天公广大岂有意,尔自作孽非天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