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谣二首·其一》
《山中谣二首·其一》全文
清 / 缪荃孙   形式: 古风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

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

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0)
鉴赏

这首诗《山中谣二首(其一)》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缪荃孙所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选择,通过对比“达官”与“野僧”的行为,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利的反思。

首句“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偶然间踏入山林,却产生了留在此地直至老去的愿望。这既是对山中宁静、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接着,“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山中人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或欣赏山中的美好,暗示了山中生活并非完全无忧无虑,也可能存在某种局限或误解。

随后,“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这里通过对比“达官”(即有权势的官员)和“野僧”(即隐居山林的僧侣),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达官贵族或许出于逃避现实压力或是寻求精神寄托而选择进入山林,而野僧则可能是因为厌倦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而选择城市生活。

最后,“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这句话总结了诗人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追求山中生活还是城市生活,都应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避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里的“扰扰”指代了世俗的喧嚣与烦恼,而“毋近利与名”则是对保持内心纯净、不为外物所动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选择的深思,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作者介绍

缪荃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病中子浚兄招赏牡丹

花径许相攀,繁芳逼座间。

为君扶病骨,来此破愁颜。

适性宁非达,忘机即是閒。

醇醪未可谢,判饮送春还。

(0)

再赠

投隐何劳卜,游方即是栖。

幸开青帝谷,因渡野人溪。

竹径情同逸,花源问不迷。

那堪一水曲,犹遣寸心西。

(0)

棘寺燕居

退食依西省,间庭坐转深。

一天流麦雨,斜日散槐阴。

每抱文园病,难忘故国心。

自非干禄学,实恐负朝簪。

(0)

荅周山人惠镜囊歌

我有古镜字明月,爱惜相持走燕阙。

少年被服方冶容,矫首胜冠正玄发。

此时明镜炯无尘,一片银华四座春。

青鸾每开宝台曙,丹凤双盘玉匣春。

山精辟易不得近,嫫母羞窥何敢嗔。

愿葆明光虚室里,绝胜冰壶与止水。

察见渊鱼似不祥,况复蛾眉最相忌。

周郎解赠锦绮囊,绳穷缄发回龙光。

谁家窈窕濯素手,当窗刺绣结衷肠。

规形恰与美璧合,藻艳巧夺菱花妆。

由来尚象乃成器,拜君佳贶感君意。

姱行惊时亦易污,神物深藏岂轻示。

守黑须从老氏谟,用光却笑稽生累。

与君结交肝胆见,世上纷纷尽如面。

一朝慷慨爱已捐,万金挥斥心能贱。

皇生佩囊如佩韦,韬精埋照承馀辉。

(0)

送儿北征四首·其二

岐路邈山川,行行感畴昔。

束发升华阶,策足践文石。

多士参嘉招,入朝怀盛饰。

思作凌霄翰,忽为冲飙激。

从事踰三纪,归来徒四壁。

逢人惠问稀,无嗟不相悉。

(0)

赠周侍御·其四

帝阍虽逖,宸听实卑。封章朝抗,圣虑夕移。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