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邈山川,行行感畴昔。
束发升华阶,策足践文石。
多士参嘉招,入朝怀盛饰。
思作凌霄翰,忽为冲飙激。
从事踰三纪,归来徒四壁。
逢人惠问稀,无嗟不相悉。
岐路邈山川,行行感畴昔。
束发升华阶,策足践文石。
多士参嘉招,入朝怀盛饰。
思作凌霄翰,忽为冲飙激。
从事踰三纪,归来徒四壁。
逢人惠问稀,无嗟不相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送儿北征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送别儿子北征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岐路邈山川”,开篇即以辽阔的地理景象象征离别的遥远与艰难,表达了对儿子即将踏上征途的担忧和不舍。接着,“行行感畴昔”则通过回忆往昔的时光,表达了对儿子成长过程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束发升华阶,策足践文石”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儿子的成长比作攀登台阶,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文字之石上,既赞美了儿子的勤奋学习,也暗示了他未来道路的艰辛与挑战。
“多士参嘉招,入朝怀盛饰”描述了儿子进入朝廷后的场景,通过“多士”、“嘉招”、“盛饰”等词语,展现了官场的繁华与竞争激烈,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儿子能否适应新环境的关切。
“思作凌霄翰,忽为冲飙激”两句,借“凌霄翰”(高飞的鸟)和“冲飙激”(猛烈的风),表达了对儿子追求高远目标的期待,以及对可能遭遇困难和挑战的担忧。
“从事踰三纪,归来徒四壁”预示了儿子在外多年,家境可能因长期未归而变得贫寒,体现了诗人对儿子生活状况的牵挂。
最后,“逢人惠问稀,无嗟不相悉”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消息的渴望和对彼此了解减少的无奈,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儿子的深情厚意,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