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赠歌诗数百人,序师多艺各求新。
未言篆隶飞龙凤,且说风骚感鬼神。
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
英公所学还如此,不错承恩近紫宸。
纪赠歌诗数百人,序师多艺各求新。
未言篆隶飞龙凤,且说风骚感鬼神。
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
英公所学还如此,不错承恩近紫宸。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诗人杨昭俭所作,名为《赠梦英大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被赠诗者的崇高评价。
“纪赠歌诗数百人,序师多艺各求新。”开篇即表明诗人对于被赠诗者在文学上的贡献与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纪赠"意指赠送诗歌,而"数百人"则强调其影响力广泛;"序师多艺各求新"则显示出这位大师不仅精通多种艺术,而且还不断追求创新。
“未言篆隶飞龙凤,且说风骚感鬼神。”这里诗人提及的是篆书(一种古代书法)与龙凤的意象,以及《世说新语》中所说的"风骚"一词,意味着文学作品能够感动鬼神。这两句表达了对被赠诗者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文学作品的超凡力量的赞美。
“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琴有古声清耳目"表明诗人认为大师弹奏的琴音清澈,如同古代圣贤之声,能够洗涤人们的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鹤立云端、超凡脱俗的画面。
“英公所学还如此,不错承恩近紫宸。”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英公(被赠诗者)的敬仰之情。"英公所学还如此"意味着大师的学问和才华仍旧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错承恩近紫宸"则暗示诗人认为大师能够得到皇帝的恩遇,靠近权力中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篇颂扬之作,通过对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赞美,以及对于被赠诗者超凡脱俗的一系列比喻和形象,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英公大师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