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中,“此君”指的是诗中的竹林,以人格化的方式称呼它,强调其独特之处,使得原本平凡的荒村变得不再普通。"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一句,则描写了夕阳下的竹影和栖息其中的鸟儿,展现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诗人通过“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表达了自己作为游子的思念之情,以及与自然景物共同感受的情怀。最后两句"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则是诗人对竹林中溪水的提问,并通过倾酒于溪流的动作,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借助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陇梅芳讯好,正梦断魂凝,疏香情色。
年年惯行处,携尊俎、经醉湖山曾客。
寻幽选胜,拚清狂、何计赚力。
待归时、细写游踪浪迹,伴赏岑寂。痴极。
留连缃素,自怜偏向,蠹索余食。
斜晖望远,黄歇浦,龙华陌。
怅荒台、鸦阵茫茫成叹息。宵窗还恼漏滴。
尽无眠、欹枕憔悴,夜阑暗忆。
紫鹃唤客,道烂锦年光,夜归瑶岛。素缘未了。
似阳关送别,马嘶芳草。梦里天涯路,比山中更小。
翠云窈。问昔日万花,今为谁好。门净风自扫。
且料理吟身,寺钟催小。锦江■棹。
念桥通万里,故人书少。作客家山,过活依然皂帽。
诉圆照。几时春、太平同到。
天开图画乌尤寺,江心一螺孤峭。
方外疏钟,秦时片月,万绿孕兹瑶岛。峨嵋翠扫。
趁玉宇初揩,铜河先照。
如此江山,海天秋色一长啸。
高僧提举一切,旷怡亭故址,阑槛新造。
春水鱼天,洞庭龙穴,豁出雷堆杭道。香台缥缈。
待日落将西,幽篁更妙。如此江山,一楼天下好。
天外骊珠,借一阵东风,吹送山居。
卅年相望,孤抱谁如。合铸许郑韩苏。
是茗柯同调,算绝艺、诗思还输。
帝城南,见灵光一坐,昭代鸿儒。
于今七经年矣,喜寰海争传,旧样霜须。
北徼开藩,西山辟粟,绿意全换蘼芜。
问锦江花发,旧游地、有梦来无。曙星孤。
占太行高处,山翠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