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答周山人惠镜囊歌》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诗中以“古镜”为线索,描绘了镜的珍贵与独特,以及它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寄托。
首句“我有古镜字明月”,以“明月”喻镜,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镜的明亮与纯净。接着,“爱惜相持走燕阙”,表达了对镜的珍视之情,以及其伴随主人走过宫廷的尊贵地位。
“少年被服方冶容,矫首胜冠正玄发”描绘了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通过穿戴打扮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魅力。此处以镜为媒介,反映了人物的外在美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
“此时明镜炯无尘,一片银华四座春”进一步赞美了镜的清洁与光辉,如同春天的银色光芒,照亮四周。同时,也寓意着镜所承载的美好与希望。
“青鸾每开宝台曙,丹凤双盘玉匣春”运用神话中的青鸾与丹凤,象征镜的神圣与高贵,以及它带来的光明与温暖。镜如同宝台上的曙光,玉匣中的春色,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山精辟易不得近,嫫母羞窥何敢嗔”通过对比山精与嫫母,强调了镜的神秘与不可侵犯性,同时也暗示了镜所具有的净化与提升的力量。
“愿葆明光虚室里,绝胜冰壶与止水”表达了诗人希望将镜的光明保留在内心深处,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察见渊鱼似不祥,况复蛾眉最相忌”借用“察见渊鱼”的典故,警示人们过于洞察世事可能带来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镜中映现的复杂人性的思考。
“周郎解赠锦绮囊,绳穷缄发回龙光”描述了周山人赠送锦囊,其中包含着镜的光芒得以重现的故事,象征着友情与礼物的珍贵。
“谁家窈窕濯素手,当窗刺绣结衷肠”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窗前刺绣的情景,通过镜的映照,展现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丰富。
“规形恰与美璧合,藻艳巧夺菱花妆”将镜与美璧、菱花妆进行对比,强调了镜的独特与艺术价值。
“由来尚象乃成器,拜君佳贶感君意”表达了对周山人赠礼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镜作为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姱行惊时亦易污,神物深藏岂轻示”提醒人们珍惜并保护好珍贵之物,避免它们受到世俗的玷污。
“守黑须从老氏谟,用光却笑稽生累”引用道家思想,强调了内敛与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过度追求外在光芒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与君结交肝胆见,世上纷纷尽如面”表达了诗人与周山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洞察。
“一朝慷慨爱已捐,万金挥斥心能贱”展现了诗人面对友情与物质的抉择,体现了高尚的人格与价值观。
“皇生佩囊如佩韦,韬精埋照承馀辉”最后以“佩韦”与“韬精”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智慧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镜的多重含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智慧、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