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定纪年后,治道日修饬。
县令选尤重,非人莫轻得。
东陲控淮泗,隐见吴山碧。
尝获白兔瑞,贺书出韩笔。
百里今付君,阳关歌祖席。
和风翻行裾,花光照长陌。
十年宿重兵,涉春微雨泽。
鲸鲵虽陆死,馀孽尚狼藉。
二事俱可忧,军食与民力。
君名在兰省,安能淹此职。
勿谓不久留,而遗后人责。
常思君子居,一日必加葺。
兴定纪年后,治道日修饬。
县令选尤重,非人莫轻得。
东陲控淮泗,隐见吴山碧。
尝获白兔瑞,贺书出韩笔。
百里今付君,阳关歌祖席。
和风翻行裾,花光照长陌。
十年宿重兵,涉春微雨泽。
鲸鲵虽陆死,馀孽尚狼藉。
二事俱可忧,军食与民力。
君名在兰省,安能淹此职。
勿谓不久留,而遗后人责。
常思君子居,一日必加葺。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创作的《送张县令赴任符离》,通过对张县令赴任前后的描绘,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重视以及对张县令的期许和劝诫。诗中首先赞扬了兴定年间朝廷对官员选拔的严谨,强调了县令职位的重要,只有贤能者才能胜任。接着描述了符离县地理位置的独特,以及张县令上任时的吉祥兆头。
诗人以“阳关歌祖席”表达送别的场景,祝愿他在任期间春风满溢,政绩显著。然而,他也提醒张县令关注军事与民生问题,尤其是军粮供应和百姓负担,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隐患。最后,诗人鼓励张县令尽管任期不长,但要时刻保持对政务的热忱,不断改进,不负人民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有对新任县令的鼓励,也包含了对地方治理的深沉忧虑,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
上至登高眼界宽,蜜陀僧舍富琅玕。
天雄峻塔淩穹漠,泽泻巍阶铁护栏。
虎脑已回仙枕梦,鸡头宁愧国香兰。
登临岂止黄花日,川练常随夜月寒。
赘疣在予手,累久至三四。
初视君外物,于意不能置。
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
赘出与赘没,曾莫生死异。
天地赘一气,万物赘天地。
赘复赘于人,小大而已矣。
人之于为赘,作为有大盩。
至理本无事,破真以为伪。
善恶乱大性,赏罚乱大治。
宫徵乱大声,青黄乱大贲。
寸尺乱大刑,酸咸乱大味。
大朴如疮疽,空虚无完理。
天地不尔仇,尔独赘之计。
耻指不若人,孟子其有谓。
志小略其大,殆非达者意。
弃火复投艾,两忘吾赘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