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飘零、江湖萍梗,津亭听断官鼓。
堆盘苜宿清寒味,换了一生羁旅。官太苦。
却还算、寒毡未困先生住。扁舟竟去。
早一夜西风,莼鲈江上,归梦托鸥鹭。
平生泪,写入庾郎词赋。吟成何限凄楚。
江东我亦填词手,难说浮名不误。君见否。
已点点、清霜上了江潭树。鬓丝尔许。
恐如此青山,毫丝哀竹,浑不抵迟暮。
怅飘零、江湖萍梗,津亭听断官鼓。
堆盘苜宿清寒味,换了一生羁旅。官太苦。
却还算、寒毡未困先生住。扁舟竟去。
早一夜西风,莼鲈江上,归梦托鸥鹭。
平生泪,写入庾郎词赋。吟成何限凄楚。
江东我亦填词手,难说浮名不误。君见否。
已点点、清霜上了江潭树。鬓丝尔许。
恐如此青山,毫丝哀竹,浑不抵迟暮。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开篇“怅飘零、江湖萍梗”,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孤独与流浪之感,仿佛在江湖中随波逐流,无根无依。接着“津亭听断官鼓”一句,通过听闻官府的鼓声,进一步强化了词人身处官场边缘、难以融入的孤独感。
“堆盘苜宿清寒味,换了一生羁旅”两句,以食物的清淡和寒凉,象征词人生活条件的简陋与内心的孤寂,同时也暗示了他一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饱尝艰辛。接下来“官太苦。却还算、寒毡未困先生住”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但又不得不忍受,因为至少还有温暖的居所可以依靠。
“扁舟竟去。早一夜西风,莼鲈江上,归梦托鸥鹭”几句,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小船离去,夜风中,归乡的梦寄托在鸥鹭之上,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平生泪,写入庾郎词赋。吟成何限凄楚”则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历史的长河,用庾信的词赋来比喻自己的情感,强调了词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最后,“江东我亦填词手,难说浮名不误。君见否。已点点、清霜上了江潭树。鬓丝尔许。恐如此青山,毫丝哀竹,浑不抵迟暮”几句,词人自比为江东的填词人,感叹浮名可能带来的困扰,同时借霜降、江边的树木和鬓发的斑白,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在漂泊生活中的孤独、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