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歇。繁华未了群芳接。群芳接。
红楼夜雨,绿窗明月。清明寒食中秋节。
池塘藕换东风雪。东风雪。梅花玉笛,拣花丝缬。
繁华歇。繁华未了群芳接。群芳接。
红楼夜雨,绿窗明月。清明寒食中秋节。
池塘藕换东风雪。东风雪。梅花玉笛,拣花丝缬。
这首《忆秦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节日与季节变换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流转不息、时光易逝的意境。
“繁华歇”开篇点题,暗示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再,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繁华未了群芳接”,虽繁华已逝,但新生之物接踵而至,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群芳接”的景象,既是对春天百花齐放的赞美,也预示着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
“红楼夜雨,绿窗明月”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热闹进行对比,红楼夜雨中透出的宁静与绿窗明月下的明亮,分别代表了夜晚的沉思与白天的活力,展现了时间的不同面向。
“清明寒食中秋节”提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和中秋,这三个节日分别代表着春季、春季末尾和秋季,通过这些时间节点的串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池塘藕换东风雪”一句,将池塘中的荷花与初春的雪景巧妙结合,荷花象征着生命的绽放,而东风雪则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两者相映成趣,寓意着生命在不断循环中得以延续。
“东风雪。梅花玉笛,拣花丝缬”最后两句,以梅花与玉笛为意象,梅花在雪中绽放,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寓意着高洁与雅致。玉笛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拣花丝缬”则可能是指挑选花朵制成的丝织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整体来看,《忆秦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四季更迭、节日交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循环不息的赞美。
章武中兴,淮蔡欲平,晋公已生。
信天生英杰,正为国计,擎天著柱,要自支撑。
万里长江,古称天险,去岁里风涛忽震惊。
公谈笑,把云腥霓翳,一日都清。
归来奠枕于京。
有辉焕明堂前一星。
称衮衣廊庙,枫宸眷宠,彩衣公府,萱砌春荣。
著片公心,辨双明眼,长与群贤扶太平。
无它愿,植万年宗社,万古功名。
湖海元龙,逸气飘然,可百尺楼。
受文光万丈,星辰绚彩,爽襟一掬,风露澄秋。
衔字冰清,班心玉立,海内而今第一流。
翻书子,紫薇花浸月,夜揽词头。
著身已是瀛洲。
问更有长生别药不。
是生来已带,神仙道骨,毫端自有,富贵封侯。
拜赐黄封,承恩青琐,见说香名又覆瓯。
从今去,了福公事业,从赤松游。
摘玉蕊梅,泛金叶蕉,祝公寿龄。
算今年比似,常年更别,翠烟红雾,香霭门屏。
凤诏云霄,龙光牛斗,辉射南州孺子亭。
看看是,伴元戎小队,花柳郊垌。
传家有子明经。
浑不要黄金遗满籝。
向月中传与,一枝仙桂,斓斑衣上,更著袍青。
明日瓜期,今朝椿寿,好醉芝兰玉树庭。
公知否,老人星一点,映泰阶星。
拂剑整装,光射紫霄,斗牛色寒。
大丈夫不作,儿曹离别,何须更唱,三叠阳关锦还乡,油幢佐幕,谁道青天行路难。
从今去,听声名焰焰,飞动岷山。
征途少饮加餐。
要做取功名久远看。
卷长风吹醒,剑关云气,更须砥柱,三峡惊湍。
闻道槐庭,已登安石,此去须弹贡禹冠。
明年里,踏梅花有分,相见长安。
明月扁舟,轻逐江鸥,翩然赋归。
任颠风掀舞,涛山浪屋,少顷平定,一碧琉璃。
柳絮浮云,有无根蒂,到底不磨真是非。
呵呵笑,笑人情似纸,世事如棋。
宜堂事事皆宜。
把杯酒论文更有谁。
记风云满席,吟情浩荡,咙蛇满壁,醉墨淋漓。
别後相思,有书寄否,春在梅花第一枝。
重相见,约柳堤撑舫,竹阁寻诗。
仙苑蟠桃,恰则是、而今初熟。
王母遣、飞琼捧献,绛金红玉。
笑把九霞鸾凤斝,满斟七宝蒲萄醁。
为长庚、此日自天来,殷勤祝。
仙子唱,长生曲。
仙客献,长生箓。
活千人邓禹,阴功俱足。
五鹗即齐公府剡,万羊自有中书禄。
更从头、安享八千年,人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