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绿杨情最苦,攀折柔条千万缕。
阳关唱尽短长亭,曾记当年相送处。
堤上绿杨情最苦,攀折柔条千万缕。
阳关唱尽短长亭,曾记当年相送处。
这首《柳枝》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对堤上绿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离别时分的深情与哀愁。
“堤上绿杨情最苦”,开篇即以“绿杨”这一意象引入,绿杨的“情最苦”不仅指出了绿杨在离别时刻的哀伤情绪,也暗示了即将离别的主人公内心的痛苦。绿杨的柔条千万缕,每一缕都承载着离别的不舍与思念,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攀折柔条千万缕”,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场景中人物的动作——攀折绿杨的柔条。这一动作充满了无奈与决绝,象征着离别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牵挂和对过去的深深留恋。
“阳关唱尽短长亭”,引用了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短长亭”的意象,强化了离别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孤独。
“曾记当年相送处”,最后以反问的形式,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往昔,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绿杨、攀折、阳关、短长亭等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离别场景,既展现了离别之痛,又蕴含了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消磨。
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我本山阳田舍叟,家有淮南数千亩。
江南倦客老不归,此田多为势家有。
犹记少年学牧时,去时日出归日西。
我生衣食仰此辈,爱之过于百里奚。
祗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
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负郭无须二顷田,一双栗角能几钱。
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
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
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