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这首诗名为《白贲》,创作于宋末元初之交,由词人牟巘所作。从艺术风格和用词特点来看,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这一联通过对比外在装饰与内在修养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品格真实性的追求。这里的“贲”字有被过度修饰之意,“亨”则意味着内心的光明和纯净。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好在于内心的修为,而非外在的华丽装扮。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诗人主张超脱世俗的明暗是非(“离明”),而应该把握住内在的道德准则(“中存道体纯”)。这里的“天光发”象征着自然和真诚,表达了对自然无为之美的向往。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纯净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景。“玉质”指的是未经雕琢的原始玉石,比喻为尚未被外界污染的本真自我。而“虹贯日”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对世态的批判之意。诗人以“元犹白”自喻,既指自己的本性纯洁,又暗含对周围环境的不满。而“羔羊”在这里象征着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害、实际上却可能有诡计的人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内省和对比手法,探讨了个人品格修养与外界虚伪之间的关系。诗人倡导真诚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