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之寓静斋敩学之暇不废吟咏甚自得也因其归省作诗送行》
《得之寓静斋敩学之暇不废吟咏甚自得也因其归省作诗送行》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数椽茅屋绝过从,窗户深明一径通。

雨过竹丛增晚翠,风翻荷沼乱殷红。

揩磨五字无瑕颣,鼓吹群经有折衷。

敩学从来自强半,应怜时辈尚谈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在寓静斋中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首联“数椽茅屋绝过从,窗户深明一径通”描绘了简朴而幽静的居所,远离尘嚣,只有清风明月为伴,窗户深明,一条小径通向其中,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颔联“雨过竹丛增晚翠,风翻荷沼乱殷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生机。雨后,竹林更加翠绿,晚霞映照下,荷叶翻动,荷花摇曳,色彩斑斓,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

颈联“揩磨五字无瑕颣,鼓吹群经有折衷”表达了作者在学问上的严谨态度和对经典的深入理解。他不仅注重文字的精炼,追求无瑕之美,还善于在众多经典中找到统一的解释,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修养。

尾联“敩学从来自强半,应怜时辈尚谈空”则流露出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关怀。他认为学习和成长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空谈,而应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他也希望年轻一代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避免空谈无益之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寓静斋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真知灼见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题刘铭伯制科策后二首·其一

米雨欧风捲地来,有人策马上金台。

空弹贾谊忧时泪,共惜刘蕡下第才。

书剑南归沧海阔,河山北望战云颓。

太平策在终须用,且抱乡心付岭梅。

(0)

题菊花诗卷·其四

也知晚节留香好,独惜军中少一韩。

任是黄花比人瘦,西风还拟卷帘看。

(0)

三用前韵奉答·其二

狼星妖燄压威弧,八部群龙护曼殊。

朱果在天持剥运,黄花满地祸神都。

入山我自寻青主,望海人谁鉴黑奴?

汉德未衰豪杰出,不须重唱鼓咙胡。

(0)

自题南洋行教图·其二

二千五百馀年后,浮海居然道可行。

独倚斗南楼上望,春风回处紫澜生。

(0)

南道院·其一

宝气搜残剩石头,石玲珑化洞天幽。

三分得水知鱼乐,九曲看人作蚁游。

荒外有山容道侣,海中无地不瀛洲。

他年补入神仙传,曾费骖鸾半日留。

(0)

寄答陈梦石明经即题其东溪吟章·其一

床头莸草参诗草,门外松声答水声。

坐对溪山安砚席,方田如罫赋春耕。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