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岸平岚如睡女,偃堤荒柳似屯兵。
却看水色成云色,惯听鱼声乱鸭声。
恻恻凝寒留雪意,迟迟斜日负春情。
钱江一片东南汐,气荡吴山凤阙明。
贴岸平岚如睡女,偃堤荒柳似屯兵。
却看水色成云色,惯听鱼声乱鸭声。
恻恻凝寒留雪意,迟迟斜日负春情。
钱江一片东南汐,气荡吴山凤阙明。
这首诗描绘了北湖畔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联“贴岸平岚如睡女,偃堤荒柳似屯兵”,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平缓的山峦比作沉睡的女子,偃伏的柳树则仿佛驻扎的军队,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湖边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景象。
颔联“却看水色成云色,惯听鱼声乱鸭声”,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动态美。水色变幻莫测,仿佛天空中的云彩,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声音与鸭子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颈联“恻恻凝寒留雪意,迟迟斜日负春情”,通过寒意和春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感受。微寒中似乎留存着雪花的痕迹,而迟迟的夕阳却未能完全驱散冬日的寒冷,反而让人感受到春天未至的遗憾。
尾联“钱江一片东南汐,气荡吴山凤阙明”则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江面和远处的山脉,钱塘江的潮汐涌动,吴山上的宫殿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明亮,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对北湖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季节变化的细腻体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花骢出蜀瘦行难,急诏乘轺定峻迁。
清雪人如辞父母,白云客似别神仙。
堪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
寄语集贤孙大谏,莫嫌未和旧诗篇。
行装堪入画何如,马更羸于到任初。
棠树喜抛州部籍,兰台宜掌国图书。
草芽绿未侵官道,柳眼青先近帝居。
愿共耀卿来旧地,飘缨拥旆过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