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八》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八》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虽曾为太守,过似布衣贫。

未足肩前辈,犹应胜近人。

苦吟常不寐,得句忽如神。

玉食轘东市,何如保幅巾。

(0)
注释
太守:古代地方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市长。
布衣贫:普通百姓,形容生活清贫。
肩:比肩,此处指达到同等水平。
前辈:资历深、经验丰富的诗人或学者。
近人:周围的人,指同辈或后辈。
苦吟:刻苦地创作诗歌。
不寐:无法入睡,形容专注和投入。
得句:得到佳句,即灵感涌现。
忽如神:突然间像神灵启示一样。
玉食:精美的食物,形容富贵生活。
轘东市:古代京城市场,此处比喻富贵生活。
保幅巾:保持朴素,手持幅巾,象征简朴生活。
翻译
虽然曾经担任过太守,但生活简朴如同平民百姓。
我的成就还不足以与前辈相比,但仍应超过身边的人。
我苦心钻研诗歌常常难以入睡,灵感来临时仿佛神助。
即使享受着丰盛的食物,不如保持朴素的生活,手持幅巾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感慨。

"虽曾为太守,过似布衣贫。"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自谦之意,即便是担任过高官(太守),但自己的生活状况却如同普通百姓一般简单朴素。

"未足肩前辈,犹应胜近人。"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和成就的自信,即自己虽然还没有达到前人的高度,但至少应该比当代的人更胜一筹。

"苦吟常不寐,得句忽如神。"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辛勤和灵感来临时的喜悦。"苦吟"指长时间的艰难思考,不为外界所动;而"得句忽如神"则是当诗意突然涌现,仿佛有神助般自然流畅。

最后两句"玉食轘东市,何如保幅巾。" 则是在探讨生活的简单与满足。"玉食"可能指的是简单的饮食,而"轘东市"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生活环境或状态;"何如保幅巾"则是在询问保持一块布(即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否就已经很满足了。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宦生涯与个人理想的差距,以及创作的艰辛和生活的简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咏新荷应诏诗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0)

咏贫士七首·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0)

七叠病鹤送春韵·其一

浪涌桃花渡口沦,仙源一闭永无春。

风多跋扈谁移檄,海已扬尘尚觅珍。

青帝权偏容魅假,洛妃态岂好龙真。

蘼芜绿断空山路,未信新人胜旧人。

(0)

挽于成龙联

历任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

(0)

赠潘世恩联

大富贵,亦寿考;蓄道德,能文章。

(0)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任情落前溪。

果熟猿兼重,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