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
《颂》全文
唐 / 文益   形式: 偈颂  押[齐]韵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任情落前溪。

果熟猿兼重,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

(0)
鉴赏

这首诗《颂》由唐代诗人文益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首句“理极忘情谓”,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在达到某种极致的真理或理解后,情感应当被超越和忘却。这里的“理”可以理解为宇宙真理、人生哲理或是内心的觉醒,而“忘情”则意味着摒弃情感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如何有喻齐?”一句,似乎在提出疑问: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来表达这种超越情感的真理呢?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寻找恰当表达的难度,同时也暗示了真理的深奥与复杂。

“到头霜夜月,任情落前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霜夜的月亮,象征着清冷而高远的真理,而“任情落前溪”则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释放,仿佛真理如同溪水一般,自然流淌,不受任何情感的约束。

“果熟猿兼重,山长似路迷。”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成熟的果实与负重的猿猴,象征着生命中的负担与成长;而“山长似路迷”则暗示了人生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未知,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前行。

最后,“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这两句以日落作为结束,寓意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是新一天的开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永无止境,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同时,“住居西”可能暗指归宿或最终的安息之地,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终极归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真理、自由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情感、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文益

文益
朝代:唐   号:无相   籍贯:浙江余杭   生辰:885年~958年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馆中杂咏·其一

英游真忝窃,胜地绝攀缘。

树色藏书阁,花香入讲筵。

岁售中秘帙,月费大官钱。

载笔惭恩遇,何能即掞天。

(0)

溪上独往命酒自随

清溪行不极,徐步即幽深。

草识归人兴,禽疑久客心。

鱼梁明落照,鸡犬隔空林。

不藉芳醪色,谁能慰独吟。

(0)

友竹欲从扬州登陆赴京口占赠别时二月十六日也·其二

雪花飘乱同吟处,蜡炬光残密语时。

今日风光容易别,天门信使好相迟。

(0)

踵友竹道苏杭北上韵

冒雪操舟亦壮哉,远随郭隗赴金台。

南风不送间关客,促席频倾潦倒杯。

孤楫留连吴越国,寒灯遥忆白苏才。

湖光不厌诗脾浸,涤去愁悰逸兴来。

(0)

奉咏两广督府刘凝斋平龙川寇·其二

久逋循阳寇,遐荒隐百疴。

飞符来虎帐,溟海息鲸波。

韩范威名显,夔龙事业多。

吁谟赞明主,兵偃洗天河。

(0)

病起

病骨萧萧不耐秋,羞看白发雪盈头。

蒲鞭旧业垂将绝,兔笔新词未肯休。

赖有参苓扶弱质,且凭艾叶破穷愁。

丈夫事业从天定,聊向溪头伴水鸥。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