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
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
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声音,诗人将这声音比作“灵仙”,显然这是对声音美妙至极的赞誉。这声音不仅未曾离开耳畔,而且给人的感觉是高低起伏,如同秋天蝉鸣一般,既有节奏又带有一种萧瑟之感。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灵异声音的欣赏,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意境中,声响不再是单一的感官体验,而是与心灵深处的和谐共鸣。
此外,诗中的“心知”二字,亦可见诗人对这声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超越了常人的感受,是一种内在的、直觉的认同。整体而言,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难得的审美境界,让人读之不免会沉醉于其中,追寻那灵动非凡的声音所带来的美妙感受。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
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
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
沈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
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
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