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上夜,春月映残辉。
风静微闻柝,潮回悉露矶。
梦随吴地尽,魂向楚乡飞。
岂但琵琶曲,能沾司马衣。
浔阳江上夜,春月映残辉。
风静微闻柝,潮回悉露矶。
梦随吴地尽,魂向楚乡飞。
岂但琵琶曲,能沾司马衣。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停泊在江州浔阳江上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边夜晚的独特氛围。首句“浔阳江上夜”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夜晚的浔阳江充满了宁静与神秘。接着,“春月映残辉”一句,将春夜的月光与江面的余晖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意境。
“风静微闻柝”描绘了江面上的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柝声(古代军队中用于报时或警戒的器具)打破了这份宁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潮回悉露矶”则通过潮水退去后露出的礁石,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空旷与冷清。
“梦随吴地尽,魂向楚乡飞”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吴地”和“楚乡”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最后,“岂但琵琶曲,能沾司马衣”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了音乐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这里不仅指出了音乐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哀愁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色,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
留待来年二三月,一枝和露压神仙。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赤舌可烧城,谗邪易为伍。
诗人疾之甚,取俾投豺虎。
长风吹窾木,始有音韵吐。
无木亦无风,笙簧由喜怒。
女娲鍊五石,天缺犹可补。
当其利口衔,罅漏不复数。
元精遗万类,双目如牖户。
非是既相参,重瞳亦为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