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
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
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寂寞而淡定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首句“衰柳迷隋苑”以柳树的萧条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衰柳即枯萎的柳枝,隐喻着岁月的消逝与生命的凋零;“衡门啼暮鸦”则描绘了傍晚时分,鸟儿归巢的情景,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围墙之类的建筑物,而“啼暮鸦”则是夕阳下的黑鸦鸣叫声,传递出一种孤寂与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居所的宁静和时间的缓慢流逝。“茅厨”指的是用茅草覆盖的小屋,而“烟不动”则表现出一种无风的静谧;“书牖”是窗棂间的空隙,而“日空斜”则描绘了阳光从窗棂中斜射,时间在这宁静的空间中缓慢流逝。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贫困,“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这里“悔下东山石”可能是指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懊恼,而“贫于南阮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贫穷状态。
最后两句,“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外界自然景物的对比。“沈忧”意味着深重的忧愁,而“损神虑”则表明这些忧愁消耗了诗人的精神与思考;“萱草自开花”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平常之事,萱草不受人间忧愁影响,依旧开放,这在某种程度上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居所周围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贫穷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现实无奈却又泰然接受的心境。
匡庐之山朝雨歇,万壑千岩敛晴色。
芙蓉朵朵翠欲流,漠漠溪桥少行客。
白鹿古洞翳莓苔,紫阳教规遗墨迹。
君今半刺此名区,山川文献两清绝。
忆从太学诵君文,落地珠玑江动色。
吴门梦寐驰停云,燕台杯酒共明月。
明月高高还照人,一从离合几圆缺。
那知此会不可常,仆夫在门又言别。
是时江云凝不飞,冻雨霏霏半成雪。
玉树临风不可扳,琪花著草真堪折。
折赠难将一段情,强写新诗手欲裂。
长材政理良不难,伫听佳声满城阙。
公暇匡庐载酒过,好景寄予壮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