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
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嵩所作,名为《和谢虚谷(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古典文学的尊崇与自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的开篇“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高标准和追求,以及希望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古人的杰作相媲美。这里的“琬琏”指的是文章华丽的文采,“镌磨”则强调了精心雕刻的工夫,而“丹青”则是对颜色深沉、富有韵味的形容,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高度期待。
接着“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与敬畏之情。他认为自己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他对自己的创作持有谨慎态度,不敢贸然宣称能够赶上前人的成就。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学巨匠,如《文选》中之子美(即曹植)和灵均(即屈原)的作品的敬仰。这里提到的“三赋”可能指的是曹植的代表作,而“九歌”则是指屈原的《九歌》,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贵的遗产。
最后,“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表达了作者对于民间文化如农谣、渔歌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简单工具如钓笠(捕鱼用的器具)和耕蓑(农夫所用)的关注和欣赏。这里的“稍谈”显示出诗人对这些平实事物也能发掘出文学之美,体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来源广泛、包容并蓄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孙嵩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个人文学成就的谦逊态度。
火云烧山山欲焦,船头湿翠风萧萧。
孝然高卧唤不起,洞口瞥有仙人招。
孤筇入手凌山椒,轩然杰阁开松寥。
天光徘徊鹳雀喜,水气合沓鱼龙骄。
是时江空初上潮,淡白尽处青为缭。
鲛宫倒影晃金碧,海上复见秦时桥。
碧城凉梦来迢迢,屏间枯坐茶烟消。
老僧欲定定不得,波心一月如珠跳。
倚阑何人横玉箫,金支翠旗纷荡摇。
我疑混沌死千载,浮出郭墓青峣峣。
南宫之石不可标,东坡之带安可要。
风流一替水天冷,岂惜为尔飞三蕉。
酒酣我亦回兰桡,中流恰遇相妃朝。
一声柔橹过江去,鸥花鹭叶秋魂飘。
梨一益百损,楙一损百益。
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获。
苞苴之礼行,岂曰报可责。
幡幡者惟瓠,戋戋者有帛。
承筐亦几何,要在情不隔。
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琼琚于木瓜,奚啻过十百。
敢曰报礼然,期以身许国。
聊比玉之华,贡此一心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