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一益百损,楙一损百益。
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获。
苞苴之礼行,岂曰报可责。
幡幡者惟瓠,戋戋者有帛。
承筐亦几何,要在情不隔。
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琼琚于木瓜,奚啻过十百。
敢曰报礼然,期以身许国。
聊比玉之华,贡此一心赤。
梨一益百损,楙一损百益。
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获。
苞苴之礼行,岂曰报可责。
幡幡者惟瓠,戋戋者有帛。
承筐亦几何,要在情不隔。
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琼琚于木瓜,奚啻过十百。
敢曰报礼然,期以身许国。
聊比玉之华,贡此一心赤。
这首清代金衍宗的《木瓜》(其一)是一首表达深厚情谊与忠诚报效的诗。诗人以“梨”和“楙”的比喻,阐述了给予与接受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无私付出的价值。"梨一益百损,楙一损百益",意思是小小的付出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而过多索取则可能带来损失。古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受者有所收获,体现了礼仪的本质并非单纯索取回报。
接着,诗人提到“苞苴之礼行”,指的是赠送礼物的习俗,但重点在于情感的沟通而非期待物质上的回报。“幡幡者惟瓠,戋戋者有帛”,形象地描述了礼物虽轻,但心意真挚。诗人强调,礼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物质本身,而在乎送者的心意能否传达给受者,使他们内心感动。
“琼琚于木瓜,奚啻过十百”引用了《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是最微薄的礼物,也能传递出深深的情感,超过价值的衡量。诗人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行为并非单纯为了回报,而是以身许国,效忠国家,如同献上最纯洁的心意。
最后,诗人将自己比作“玉之华”,象征着高尚的品质,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
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宾。
野燐惊行客,烽烟入远尘。
系书沙上雁,时寄日边人。
驿骑频来急诏随,都人相与窃嗟咨。
自非峻节终无改,安得清衷久益思。
前席盖将求谠议,在庭非为乏陪祠。
尊贤优老朝家美,他日安车召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