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不绘予心,只在青天月下寻。
莫怪病骸还偃蹇,试看野鹤在松林。
问君能不绘予心,只在青天月下寻。
莫怪病骸还偃蹇,试看野鹤在松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画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
首句“问君能不绘予心”,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探索画家内心的世界。这里的“绘予心”不仅指绘画技艺,更蕴含着将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融合的创作理念。诗人似乎在说,能否理解并捕捉到画家内心的意象和情感,是衡量观者艺术感知力的关键。
接着,“只在青天月下寻”,点明了画家寻找灵感的地点——青天与明月之下。这样的自然环境象征着纯净、宁静与无限的想象空间,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句诗暗示了画家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创作状态的向往与赞美。
“莫怪病骸还偃蹇”,这一句转而描述画家的身体状况,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创作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导致身体疲惫不堪。然而,即便如此,画家依然坚持创作,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既有对画家身体状况的同情,也暗含着对艺术追求者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佩。
最后,“试看野鹤在松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描述的呼应,也是对画家作品的一种隐喻。野鹤在松林中的自由飞翔,象征着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由、超脱与和谐之美。同时,这也暗示了画家通过作品传达出的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家创作过程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艺术家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执着与坚韧。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艺术精神的颂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忠勤王室展宏谟,政事朝堂赖秉扶。
解职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
少日家邻社,生年说二崔。
诸孙接高第,吾子更长才。
意逐归鸿急,身疑社燕回。
再逢却持酒,同上望乡台。
榆塞脱忧责,兰径遂游嬉。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
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休更□,世途恶,宦久羁。
□深林密,去路人物两忘机。
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
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
东风着意,正群芳未放,蟠桃初缀。
王母当年亲手种,来作人间上瑞。
婺女星躔,金华福地,聊驻千千岁。
恰才八十,百分未及一二。
况是间生英贤,名高日月,未说文昌贵。
今日凝香称寿斝,来岁衮衣当发。
黄贴天香,太白珍膳,押赐传中旨。
戏拈金果,宫娥应是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