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呈瑞厌孤虚,不用东封更献书。
雁背严凝能备预,鹊搜储蓄善谋初。
并衣左伯情何厚,穿履东方计莫疏。
闻说山林皆冻合,遍狙无处觅雄狙。
有年呈瑞厌孤虚,不用东封更献书。
雁背严凝能备预,鹊搜储蓄善谋初。
并衣左伯情何厚,穿履东方计莫疏。
闻说山林皆冻合,遍狙无处觅雄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雪景的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豁然。
"有年呈瑞厌孤虚,不用东封更献书。"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置了一种超脱世俗、不羡慕功名利禄的情怀。“有年”指岁月流转,时间的推移,而“呈瑞厌孤虚”则是说岁月带来的只是一些空虚无用的东西。"不用东封更献书"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的荣耀和官职已经不再有所追求,也不愿意通过写作(献书)来获得名利。
"雁背严凝能备预,鹊搜储蓄善谋初。"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自然界中鸟类行为的观察与借鉴。“雁背”指的是大雁的脊背,“严凝”形容雪后的严寒,而“能备预”则表明大雁能够提前准备过冬。"鹊搜储蓄善谋初"中,"鹊"指的是喜鹊,这里描述了喜鹊在冬天之前搜寻食物、储蓄以供不时之需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被诗人视为一种智慧和远见。
"并衣左伯情何厚,穿履东方计莫疏。"
这两句诗中,“并衣左伯”指的是古代圣人左伯的故事,他以德行著称,能够感化鸟兽,以至于它们愿意为他携带衣物。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亲和与融合之情。"穿履东方计莫疏"则是说诗人的心思如同古圣人一般,不仅能够与自然相通,而且对于未来的打算也井然有序,毫不疏忽。
"闻说山林皆冻合,遍狙无处觅雄狙。"
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雪后山林的景象。“闻说”表明这是一种传闻或感受,而“山林皆冻合”形容的是大自然在严冬之中被厚雪覆盖,变得沉静而又美丽。"遍狙无处觅雄狙"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寻找那最为强悍的雄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也无从寻起,这里表达了一种自然界在雪中变得神秘而不可侵犯的氛围。
总体来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借助古典典故的引用,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物外,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与融入。这样的情怀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世界与宇宙和谐共生的追求。
春风早制碧油衣,拟结仙裳谒帝畿。
红日绿云垂欲下,青天紫气忽然飞。
关门令尹空相候,缑岭仙人未共归。
但得刀圭传要眇,不妨千里接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