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閒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閒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作品《答友人》,以自然景象和生活态度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超脱世俗的心境。首句“云作交游山作宾”,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云和山比作朋友和宾客,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次句“道心为主自安贫”强调了诗人坚守道义,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柴门无钥见同物”,写出了诗人住所的简朴,以及与万物平等相处的观念。第四句“竹帛有名终累人”则暗示了名利带来的困扰,诗人选择淡泊名利,不被世俗所累。第五、六句“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閒身”进一步描绘了宁静的山水环境,有助于净化心灵和闲适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通过描绘他人对权贵的追捧,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清高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临晋迎清跸,灵坛备克禋。
荐诚祠后土,求福为蒸民。
展义王猷远,推恩庆赐均。
千官陪汉祀,万国奉虞巡。
仗卫明初日,郊原丽上春。
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
宿麦深藏雉,柔桑远映人。
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
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
天声惊远野,兵气慑边邻。
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周南惭滞迹,空想属车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