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晋迎清跸,灵坛备克禋。
荐诚祠后土,求福为蒸民。
展义王猷远,推恩庆赐均。
千官陪汉祀,万国奉虞巡。
仗卫明初日,郊原丽上春。
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
宿麦深藏雉,柔桑远映人。
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
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
天声惊远野,兵气慑边邻。
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周南惭滞迹,空想属车尘。
临晋迎清跸,灵坛备克禋。
荐诚祠后土,求福为蒸民。
展义王猷远,推恩庆赐均。
千官陪汉祀,万国奉虞巡。
仗卫明初日,郊原丽上春。
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
宿麦深藏雉,柔桑远映人。
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
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
天声惊远野,兵气慑边邻。
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周南惭滞迹,空想属车尘。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和御制祀后土》,描绘了皇帝临晋举行祭祀后土的盛大仪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礼仪的庄重与宏大,以及对百姓福祉的祈求。诗中既有对祭祀过程的描绘,如“灵坛备克禋”、“荐诚祠后土”,也有对皇恩浩荡的歌颂,如“推恩庆赐均”、“万国奉虞巡”。沿途景色如“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还借景抒怀,通过“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展现了地域的雄浑壮丽,而“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则传达出皇家仪仗的威严。皇帝的出行不仅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文治武功的荣耀,如“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最后,诗人以“周南惭滞迹”表达自己未能亲历此盛事的遗憾,只能在心中追忆那远去的车尘,流露出对盛世气象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尽展抱负的感慨。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皇家盛典、寄托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