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
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
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
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
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
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
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
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
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对石头的热爱,尤其是对英石的独特欣赏。他将对石头的喜爱比作对美色和音乐的追求,强调质地细腻、光泽诱人("肌理腻且泽")以及声音悦耳("节奏婉且清")。诗人描述英石从闽浙淮等地辗转至广东,虽然各地都有好石,但英石的色彩灿烂、声音清脆,如同小山重叠,令人惊叹。诗人不惜高价购得,视若珍宝,闲暇时还会为它赋诗赞美,表达了他对石头艺术的极高热情和对英石的钟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诗怀白阁僧吟苦,俸买青田鹤价偏。
行次野枫临远水,醉中衰菊卧凉烟。
芙蓉散尽西归去,唯有山阴九万笺。
小谢轻埃日日飞,城边江上阻春晖。
虽愁野岸花房冻,还得山家药笋肥。
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
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
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