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中庭幽兰寄曾日彰练声伯》
《咏中庭幽兰寄曾日彰练声伯》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中庭有幽兰,贞独信为美。

移根自泽阴,托荫近堂趾。

敷叶恒披绿,抽茎复攒紫。

桃李讵能方,荇茝或可比。

纫之佩服间,足以赠君子。

(0)
鉴赏

此诗《咏中庭幽兰寄曾日彰练声伯》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通过描绘中庭幽兰的生长环境与特质,表达了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其作为君子象征的推崇。

首句“中庭有幽兰,贞独信为美”,点明了兰花生长于庭院之中,其独特而高洁的品质被视为美德的象征。接着,“移根自泽阴,托荫近堂趾”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它从湿润的阴处移来,靠近堂前,暗示着兰花虽生于幽暗之地,却能接近明亮的殿堂,寓意其品格不因环境而改变。

“敷叶恒披绿,抽茎复攒紫”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兰花的外在特征,叶子常绿,茎部则呈现出紫色,展现了其独特的色彩美。接下来,“桃李讵能方,荇茝或可比”将兰花与桃李、荇茝等其他花卉进行对比,强调了兰花的与众不同,其高雅之姿难以与普通花卉相提并论。

最后,“纫之佩服间,足以赠君子”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兰花赠予君子之意,寓意兰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更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可以用来表达对君子品德的敬仰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君子品格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老人身世两相遗,绿竹青松自蔽亏。

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将名字与人知。

往还但许邻家父,问讯才通说法师。

燕坐萧然便终日,客来不识我为谁。

(0)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谒方子明浴头笑语移刻而归岁月既久作一诗记之

朝来卖酒江南市,日莫归为江北人。

禅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

每惭菜饭分斋钵,时乞香泉洗病身。

世味渐消婚嫁了,幅巾绛褐许相亲。

(0)

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

雷雨连年起卧龙,穆然台阁有清风。

一时画诺虽云旧,此日都俞本自公。

松竹经霜俱不改,盐梅共鼎固非同。

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

(0)

扬州五咏·其三蜀井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

(0)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官罢得优閒,一到休车马。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

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0)

次韵王伯益同年留别二首·其二再次前韵

从宦飘飘九见春,共嗟名迹尚埃尘。

相逢梁苑留趋幕,不鄙池阳去长人。

蚤向文科分甲乙,尝于命历校庚辛。

穷通定分非婴虑,惟有交情久益亲。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