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之月月在毕,雨气斗集云深黳。
悬河翻空海水立,万瓦千霤如奔溪。
向来高原变洿泽,巨浪上蹴天为低。
三吴良田入井底,菜茹岂复如畛畦。
室庐藩溷尽漂没,存者历落犹鸡栖。
男儿性命不自保,往往中路遗嫛㜷。
书生有情泪沾臆,落日黤黯秋云西。
孟秋之月月在毕,雨气斗集云深黳。
悬河翻空海水立,万瓦千霤如奔溪。
向来高原变洿泽,巨浪上蹴天为低。
三吴良田入井底,菜茹岂复如畛畦。
室庐藩溷尽漂没,存者历落犹鸡栖。
男儿性命不自保,往往中路遗嫛㜷。
书生有情泪沾臆,落日黤黯秋云西。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辛未七月廿三日大雨》描绘了秋季的一场猛烈暴雨。诗中以“孟秋之月月在毕”起笔,暗示时节已至秋季,而天空乌云密布,雨水如斗聚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暴雨来临前的压抑气氛。“悬河翻空海水立”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雨势如同倒挂的天河,海浪也被比作直立起来,天地为之变色。接着,诗人描述了洪水泛滥的场景,田地被淹没,连房屋和厕所都漂浮起来,只剩下零星的鸡窝作为人类生活的痕迹。
诗人感慨万分,男儿们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婴儿和幼童也在途中遭遇不幸。书生面对此景,心中悲痛,泪水涟涟,与黯淡的落日和阴沉的秋云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沉重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与人生的无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